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在线首页 > 心动网事 > 身边好人 正文

榜样扫描姚肖萍:心中装着老百姓执法为民更尽心

2012年03月08日 15:14:38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又是一个普通的早晨,秀洲区法院立案庭内,窗台上的“红掌”正在怒放,大厅内一派繁忙景象。48岁的姚肖萍一如往常地站在服务窗口,热情、耐心地接待着一个个前来立案或咨询的市民。

      姚肖萍可以说是一名老法官了。熟悉她的同事,都喜欢叫她“姚老师”,与她接触过的市民也特别喜欢这位全身上下透着亲切感的法官。工作20多年,姚肖萍几乎在法院的每个庭室都呆过,审结案件1100多件,从未发生一起当事人缠诉或上访事件。2003年初,她调往立案庭,负责来诉审查、上访息诉、法律咨询等工作。至今共审查立案近3万件,无一差错。

      “审案中,你向前多走几步,找出深层次的症结,有时,效果就会不一样。”姚肖萍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新丰法庭工作时,她曾受理了一起七旬老夫妇离婚的案件,数次调解,女方仍要离婚。男方口头称不离,却没什么行动。为找出问题所在,认真负责的姚肖萍屡次下乡走访,最终,真相水落石出,老夫妇重归于好。事后,书记员对姚肖萍的坚持劲儿感到不解:“这种案子何必大费周折,直接判他们不准离婚,结果不一样吗?”姚肖萍笑着回答:“案件是可以判决,但当事人之间的疙瘩并未解开,矛盾还在,现在,经过我们的努力,他们真的和好了啊!”

      简单的窗口,不简单的服务。作为法院接触百姓的第一道关口,怎样才能做好立案受理、信访接待工作,让老百姓觉得法院是个有苦可言、有冤可诉、有难可求而非遥不可及的地方,是来到立案庭后的姚肖萍经常在思考的问题。

      曾有一位嗓门大、脾气倔的老人,因家庭纠纷两次找到立案庭,姚肖萍始终笑脸相迎、热情接待,在与老人多次促膝长谈后,最终,老人满意而归。临走,老人在该庭《巾帼文明岗留言簿》上写道:“我八十多岁了,脾气不好,说话生硬,但立案庭姚肖萍同志在接待上总是耐心、热情,我深受感动!”

      还有一次,一位老太来法院立案,但她并没有带任何资料。得知必须提交诉状后,老太反复要求工作人员帮她写一份。这样的事,可不符合法律程序。但老太听不进解释,索性留在大厅不走了。见状,姚肖萍主动上前和老太沟通,最后,为老太联系了社会法律服务人员“代笔”。

      不光如此,在面对一些急需解决争端而跑错地方的年老体弱者、外地打工人员时,姚肖萍也总是竭尽全力地帮助他们,查询线路、联系相关部门、甚至慷慨解囊。为使岗位成员都能和颜悦色、公平宽容对待每位来访者,作为副庭长的她还定了三条“规矩”:来人必问、有问必答、有难必帮,确保每位来访者都能感到被重视,所碰到的疑惑都能得到解答。

      热心、耐心、诚心、尽心,正因为心中装着老百姓,姚肖萍才会让其所学发挥出最大的效力,才会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业绩。多年来,“区十佳满意公仆”、“市职业道德标兵”、“市巾帼建功标兵”、“市执法(司法)为民先进个人”、省优秀法官、“省‘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先进个人”、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接踵而来,今年,姚肖萍又被选为市、省党代表。这一个个荣誉,坚实厚重,也印证了一名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

      或许,所谓优秀,只是比常人好一点,并且能长年累月地坚持。

来源: 嘉兴网——嘉兴日报  作者:  编辑: 孙勇

相关新闻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