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在线首页 > 心动网事 > 身边好人 正文

广州卖报婆婆开无人售报亭 称大家都是讲信字(图)

2012年06月11日 15:52:56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这里是我的寄托,不舍得放弃”

  欧婆婆每天的生活十分规律,早上6时多起床一次做好早餐和午餐,一般都是煲粥,在家里吃过早餐,就把午餐装进饭盒里带到报亭上,8时前准时开摊。除了上厕所和中午休息片刻,其余时间婆婆都在报亭中度过,风雨不改。街坊们告诉记者,欧婆婆的子女和女婿都曾力劝她不要继续经营,前两年婆婆病倒住院,报亭转租给他人经营了一段时间,后来婆婆发现那人经营私彩的小报,就重新由自己来经营,“不能干那种伤天害理的事。”

  “这里是我的寄托,我不舍得放弃的,”欧婆婆告诉记者,现在子女们都清楚她的心思,不再强求她放弃。婆婆多次向记者提出,希望能解决报亭通电的问题,“通了电就能安装电动卷闸,不用麻烦别人,也能用上风扇,不会那么闷热。”

  昨日,记者向广州报刊亭有限公司反映了婆婆的诉求,该公司负责人表示,相当部分的报亭由于路段的管线原因未能通电,目前已经着手调查南岸路该报亭的具体情况,今天将给欧婆婆一个明确的答复,尽力解决报亭通电问题。

 

  对话

  婆婆:“有人不给钱我也不会骂”

  记者:为什么会想到无人售报?

  欧婆婆:很多年前就开始这样做,最开始时是没有箱子的,我时不时走开上厕所,有些熟悉的街坊会把钱压在镇纸上,有些随便放就被风吹走了。后来我觉得既然方便大家买报,不如搞个钱箱。女儿帮我打印了告示,女婿帮我做了箱子,从摆摊时开始用一直用到后来进了报亭。

  记者:有没有遇到不付钱的人?

  欧婆婆:很少,我相信大家都是很自觉的,大家都是讲个“信”字,诚信值千金。我也知道有些人不给钱,我也不会骂,全凭良心啊,都是那句话“人在做,天在看”。

  记者:我看到你找钱时都会反复叮嘱顾客点算清楚。

  欧婆婆:是啊,我年纪大眼也花,如果给少了钱,就过意不去。不过通常街坊都是说“不用啦,信得过你”。

  记者:天冷天热时守在报亭很难受,为什么不回家享享福?

  欧婆婆:辛苦了一辈子闲不住,一闲下来浑身难受,卖报纸就是我的寄托,同街坊“倾下计”很开心,还能避免老年痴呆。现在有了报亭,不怕日晒雨淋,天冷也还好,就是怕天气热,又热又闷很容易感冒。

  婆婆儿子:“反对她卖报也没用”

  王先生是欧婆婆的小儿子,在荔湾区一间中学担任教师,对于妈妈“出名”了,他呵呵一笑,半开玩笑半责备地说,“你们的报道更加坚定了她继续卖报纸的决心,恐怕我们以后再怎么做思想工作都没有用了”。

  记者:听婆婆说,你们兄弟姐妹并不赞成她卖报纸?

  王先生:是的,我们都不赞成,妈妈总是说一个人在家很无聊,会得老年痴呆症,她也没有别的爱好,不喜欢上公园,唯一寄托就是卖报纸。近几年,她的身体并不好,在我们的强烈劝说下,有段时间她把报亭暂时转租出去,没想到留在家里真的病倒了。她于是理直气壮要求继续卖报纸,我们也不好再强求了。眼看着今年的酷暑要来了,本来我们都动员她7月份开始暂时不要卖报,她没有答应,但有点动摇。呵呵,你们一报道,妈妈发现原来自己的做法能感染其他人,觉得自己还有价值,这下她就坚定了继续卖报纸的决心,恐怕我们以后再怎么做思想工作都没有用了。

  记者:在你眼里,妈妈是怎样的一个人?

  王先生:妈妈对我们更多的是“身教”,她没有多少文化,说不出什么道理。在我眼中,她是一个十分善良、诚实、勤快的人,性格很温和,想事情比较简单。我从来没见过她与别人红脸,可以说是与人为善的那种人,但是很坚强,也很诚实,自食其力吃了许多苦养大我们六个孩子,她用行动来教会我们勤勉诚信,我们兄弟姐妹都继承了她身上的优点。

  记者:你们怎么看待婆婆设立的“无人售报”箱?

  王先生:我觉得对妈妈来说是很正常的一个事情,我们一点不惊讶,她提出想法以后,我妹妹、妹夫马上帮她弄好了箱子。正如她所说的,大家都是讲一个“信”字,她信得过别人,也相信别人会自觉付钱。说实在的,卖报能赚几个钱,哪怕偶然碰上不给钱的人,也就是一两次,我不相信他会每次都心安理得不付钱。我觉得《广州日报》报道是一件好事,能够让更多的人相信诚信的存在,希望呼唤更多的人能够这样做。

来源: 广州日报  作者: 记者 廖靖文  编辑: 孙勇

相关新闻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