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7月19日神农架讯 (特派记者 朱小燕) 今天一早,第四届全国网络媒体湖北行采访团驱车7个多小时来到了神农架。7月的神农架满目苍翠、清凉可人,网记们沿着先祖炎帝神农搭架采药的足迹,踏访神农架,感受神农架实现绿色崛起所发生的巨大变化。
上世纪90末,神农架这个曾经以伐木取材为主要产业的原始林区,毅然停止了天然林采伐,全面开始实施天然林保护。自2000年实施“天保”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全区森林覆盖率上升到88%,自然保护区内达96%,活立木蓄积量年净增29.02万立方米。乱砍滥伐、乱采滥挖、乱捕滥猎现象得到了根本遏止,动植物种群和数量明显增加,金丝猴数量增至近1400多只。神农架被列入全国生态示范区、全国12个天然林保护工程示范区、全国示范自然保护区和全国首批绿色GDP试点,国家科技部批准我区为国家可持续发展试验区。
现在的神农架,群山巍巍,林海茫茫,每年释放氧气300多万吨,蓄水30余亿立方米,成为名副其实的“华中之肺”、“绿色水塔”,成为了南水北调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三峡工程的绿色屏障。
在践行绿色责任的同时,神农架发展以旅游为主导的生态经济产业,组建神旅集团,提升打造神农顶、天燕、神农坛等主要旅游景区集配套设施建设,新建神农架滑雪场,推出凉风垭、太子垭、迷人埫和大龙潭金丝猴科研观赏区等一批新景点。
全区现有旅行社20家,宾馆饭店60家,绿色家园、旅游农庄136家,日住宿接待能力近1万人,初步实现了由大办旅游向办大旅游、由生态观光型旅游向休闲度假型旅游、由夏季旅游向全年旅游的转变。2011年,接待游客111万人次,同比增长3成,以旅游为龙头的“旅农林”生态经济占全区GDP的60%以上。3000多人直接从事旅游服务工作,近1万人依靠旅游和服务旅游创业,脱贫致富。8万人口的神农架,2011年旅游经济总收入实现10.4亿元。
通过近几年的发展,神农架的GDP变得更“轻”了、更“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