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东海救生员:最多一天救40人 5年累计救数百人
郑水荣
被救者一声“谢谢”就够了
郑水荣与杨兴艺同龄,看起来大大咧咧,还像个大男孩,他身高1.68米,身材瘦削,全身黝黑。记者注意到,即使是午休时间,他也未忘记沿沙滩巡逻,穿着一件大短袖和泳裤,随时准备救人。
“他们身上通常都穿得少,遇到险情跑起来简直快如梭,经常是飞奔着脱掉衣服去救人……”在沙滩边做清洁的老刘告诉记者,这几年来,他亲眼见到这些队员救人的过程,觉得他们很伟大,但也真心疼他们的辛苦。
最多一天救起40人
郑水荣生在南边海一个渔民之家,他有一个弟弟和姐姐,父母是做水产养殖的,家境不错。“做这份工作不是为了钱,纯粹是因为找到了喜欢的事情。”
出门在外的孩子永远是父母心中的牵挂,郑水荣的父母也同样反对自己的儿子从事这份危险的工作,多次要求儿子回家做渔业,没这么辛苦挣得还多。
“我记得拉了他两次,第一次送他到浅水后他刚说完没事,接着就被冲走。”说起11日救起的王清,郑水荣还有印象,他很开心有人记得他们,对他来说,被救者的一声“谢谢”足够让他心里美滋滋的。2009年进入救生队后,他用青春守着这片海,一天救人的最高纪录曾达到约40人,完工后甚至不能动弹。
善用幽默化解压力
“这小子挺幽默的,跟同事处得很好。”在一旁照相的小伙子告诉记者,他每天待在海边,跟这些救生队员玩得熟,郑水荣在同事里人缘很好,老喜欢跟周围人开玩笑。
“心理压力大,我必须学会幽默化解。”郑水荣提到,救人并不都能得到感谢,很多时候还要承受一些无端的责备和额外的压力。有一次,郑水荣第一时间救起一位溺水儿童后,孩子的父母不但没感谢,反而骂他们没及时救援,这曾让他难过了一段时间。“现在已经习惯了,尽力而为,无愧我心。”郑水荣笑着说。
公司经理林军
他们是队里的精英
林军是大东海管理公司保安部救生队的经理,自2009年接手救生队,已见过许多嬉水时被无情卷走生命的悲剧。大东海地形复杂,常有暗流,每年4月底至10月初的浪季都是救生队最繁忙紧张的时节,这期间大浪频繁,30余名救生队员几乎要时刻紧绷着心弦四处巡逻,密切关注海里的安全状况。
“他俩是我队里的精英。”林军这样评价杨兴艺、郑水荣。另一方面,他也提到,其实每名救生队员都曾救起过上百号人。许多被救的溺水者事后常因为刚经历生死被吓到,连“谢谢”都不说一声就直接走了,像王清这样回来感谢队员们的人少。
“最大的心愿是市民和游客来海边游玩时不要忘形,一定注意保护生命安全。”林军说,不经历生死的人体会不了面对生命即将终结的恐惧,很多人不能理解救生队的工作,救生队常在浪极大或深夜时负责劝说游人不要下海,往往遭人训斥,这让他们很无奈。一些玩性重的游人还会在台风季节下水玩耍,危险性极高。
提醒
许多游客缺乏安全意识
当天中午,记者在大东海沙滩上随机采访了几名游人。“这么多人都在玩,我觉得挺安全的。”带着孩子来三亚旅游的黑龙江游客张女士表示,海里有很多人玩水,大家都在一起,她觉得挺安全,不会出什么意外。
“还有这么个机构啊?”刚上岸的市民小王是一名水性不错的小伙子,他自认为技术很好,不担心自己出问题,甚至不知道这里有个救生队在保护大家的生命安全,他坦言自己对救生队在各处贴出的警示旗或警示标语没有注意过。
“没经历过的人不知道,经历过往往也晚了……”常年在这片沙滩活动的清洁员老刘说。
本报在此提醒,海边游泳还得多留心眼,注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