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诗美地”——宁波女海归社区开爱心超市
灵感源自“英国慈善屋”
袁媛说,去年年底,当获知外来务工人员丁道功一家五口的艰苦生活后,就萌生了成立“善诗美地”的想法。
丁道功的大儿子从小患有耳疾,另外一儿一女分别在读小学、中学,妻子身体不好,一家人仅靠他一人卖煎饼油条维持生计。当得知丁道功家的困难后,袁媛和另外几位好友一起来帮助他,让他的家庭走出了困境。在帮助丁道功的过程中,袁媛了解到身边其实还有许多类似丁道功这样的家庭。
“何不成立一个像‘英国慈善屋’这样的慈善点?”当年在新加坡留学时参与过类似爱心组织的袁媛决定和社区其他三位留学生一起创办“善诗美地”爱心驿站,并很快得到了大家的认可,社区也给予大力支持。
现在这个爱心组织团队已有14名义工。周末是“善诗美地”开放售卖的日子,每天18点30分至20点30分则是接受捐赠的时间。义工们利用业余时间轮流值守,这里有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和超市一样有专门的收银员,接受捐赠物资有专门的录入员。
“这是一个爱的循环模式”
“爱心人士把家里不用的物品都捐助到‘善诗美地’,有些物品甚至是新的,这是一个爱的循环模式,一个人捐来东西,充实了这里的物品;另一个人买走东西,充实了这里的基金,然后通过基金又充实了更多需要帮助的心灵,这样就能延续地做成一个爱心链条。”这是在“善诗美地”创建之初袁媛的构想。没想到开业不到一个月,在居民响应下这个链条很快形成。
袁媛把销售收入全部存入“善诗美地”基金,以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这个基金在不断充实,虽然现在只有2000多元,但肯定会越来越多,这样我们可以利用这笔资金帮助更多的人了。”
记者在店中的两个小时内,“善诗美地”在售卖的同时,也不断有新的捐赠物资进入。一名志愿者详细地记录着捐赠清单,“今天已经接受5笔物资了。”随着“善诗美地”的影响力越来越大,附近居民纷纷把家里不用的物品捐出来。
“我不奢望每个人都能理解我们的理念,哪怕3个人里面只有1个人领会了我们的理念,那么这个人就会传给身边另外3个人,一个接一个不断地扩展开去,大家就会朝同一个目标实践,很多事情就能很好地展开了。现在,这种理念正在居民身边传播。”袁媛乐观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