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心动网事 > 最美浙江 正文

“爱心农场”:一半公益一半创业 让受助者更有尊严

2012年12月29日 14:28:49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我们有一个梦想,梦想有一天,‘爱心农场’能让这些家庭真正脱贫,孩子们能住在有阳光照进窗户的房子里,不再为了学费发愁。为了梦,大家一起来吧。”这是昨天义乌“义工之家”成员在杭州义卖爱心农产品时打出的标语,这个口号也随着精美的包装盒飘向了全国各地。

  自从3月13日义乌“义工之家”为帮助上溪镇贫困户李明熙筹集1万元建一个蔬菜大棚、实现自我造血功能,而推出的“爱心农场”活动后,这一帮扶模式就备受关注,也被认为是对创新公益的一大实践。

 

  让贫困家庭

  有尊严地获得帮助

  义乌“义工之家”是一个以助学出名的公益组织,6年来,他们平均每年资助110多个本地贫困孩子。今年,他们创新性地推出了“爱心农场”。“爱心农场”不是单纯地施舍和救助,而是为贫困家庭量身订制的公益模式,不仅“授人以鱼”,更是“授人以渔”,让贫困家庭有尊严地获得帮助,同时带动更多人参与公益活动。

  义乌上溪镇李明熙家里有地,对种菜、种土豆比较在行,义工们就将他家的一亩地分成20块,以每块地一季度350元的价格,租给爱心人士耕种。爱心人士可以亲自前往种植,也可以委托李明熙种植,收成归爱心人士。这一形式灵活、体验性颇强的爱心活动得到了广大市民的积极支持。

  佛堂镇朱天德家在山坳里,当地西瓜比较有名,就让他种上了西瓜;有贫困家里种甘蔗,就卖红糖。

  依托贫困家庭的土地,“义工之家”将贫困户地里还没长出来的“农产品”,通过淘宝等方式预先卖了出去。同时,让贫困家庭通过自己的劳动和付出获得收入。

  近一年来,他们为义乌义亭、佛堂、上溪等地的5个贫困家庭卖出了诸多农产品,为他们增加了4.3万元收入。目前,“爱心农场”还有4万元公益金,这些钱将保证“爱心农场”继续开展下去。

 

  一半公益一半创业

  开出实体店

  在“爱心农场”活动中,还有很多亮点和感人的地方。

  8月初,一家名为“艺禾果蔬店”的爱心农场实体店在义乌丹溪北路开业了。店主是“义工之家”的两名年轻义工,这家店的模式一半是公益、一半是创业。这家实体店,不仅免费帮助贫困家庭代售地里的蔬菜,同时还代理销售某品牌的熟食产品,以半公益半商业的模式让爱心延续下去。

  虽然这些创意也引发了小质疑,不过,在“义工之家”负责人金利宾看来,创意公益能够帮助人、让受助者觉得有尊严,这就足够了。“这样做还会让公益慈善渐渐成为许多人的一种生活态度。”金利宾说,做公益并不一定要付出金钱或体力,人们每天的买菜、吃菜等行为,同样可以成为公益活动。

  4个月过去了,虽然“艺禾果蔬店”的运营因为成本等问题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但他们为李明熙等贫困家庭卖出了一些蔬菜,为公益活动做了一次尝试。

  “不久前,义乌金瑞航空给我们捐了一辆厢式货车,我们准备在车身上打上广告,以后谁家要卖农产品,我们可以将他们集合起来,集中销售。”金利宾说,他们的活动,已经得到了诸多关注。在9月份的一次慈善义拍活动中,义乌一家名叫万盛酒窖的公司,就为“爱心农场”注入了4万元公益金。

 [1] [2] 下一页

来源: 金华新闻网  作者: 钱关键 张益晓  编辑: 孙勇

相关新闻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