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正文
   | 打印
放大 原大 缩小 打印 
网记广昌追“孟” 探秘戏曲声腔的“活化石”
当地农民剧团演员为现场40余名网媒记者表演广昌孟戏
当地农民剧团演员为现场40余名网媒记者表演广昌孟戏
网媒记者被孟戏唱腔吸引,纷纷拿起相机拍照
网媒记者被孟戏唱腔吸引,纷纷拿起相机拍照

 

  7月11日下午,全国重点网媒采风团一行来到广昌县甘竹镇,在该镇的戏台上,广昌孟戏正在精彩上演,当地农民剧团演员现场表演了剧目,为现场40余名网媒记者带来一场丰盛的文艺大餐。

  据了解,广昌孟戏是世界上唯一保存了中国明代四大声腔之一——海盐腔曲调的古老剧种,被誉为“中国古代戏曲声腔的活化石。孟戏是一种以孟姜女哭长城为题材的戏曲,俗称孟戏。约起源于明初,至今已传承演出了五百余年。2006年5月,广昌孟戏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表演现场,精彩的剧情随着古老音腔,悠扬曲调,网媒记者听的是津津有味。在迂回婉转的孟戏唱腔中,一个小时的表演时间转眼就过去了。千龙网的记者王洁石向记者表示,这是她第一次听广昌孟戏,“一开始被它精彩的剧情所吸引,没想到它的腔调也是如此的悠扬悦耳,听得我如痴如醉。”

  据了解,广昌孟戏用高腔演唱,经专家考证,其唱腔是明代四大声腔之首的海盐腔遗响,为中国戏曲和民俗的研究、继承提供了十分珍贵的资料,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社会学价值,因此广昌孟戏也被誉为我国古老剧种中的"活化石"。(中国江西网)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7号

网站简介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