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在线首页 > 友情特荐 正文

喀左:打造北方“紫陶之都”

2014年09月25日 20:36:20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世界上还有一把紫砂壶,她的名字叫喀左。(本网记者穆好强摄)

  紫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内大师在现场展示制壶工艺。(本网记者穆好强摄)

  紫砂壶工艺人才培训班学员在上课。(本网记者穆好强摄)

  每日甘肃网辽宁讯(记者 穆好强)雨后的喀左县天更蓝,山更秀。9月24日,2014全国重点网络媒体辽宁行记者走进北方紫陶之都——喀左县。喀左县,全称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位于辽宁省西部,全县共有汉、蒙、回、满、朝鲜等19个民族,少数民族中以蒙古族为多,占总人口的21.9%。

  打造北方地区最具知名度和影响力的紫陶之都

  近年来,喀左县以产学研相结合为着力点,坚持引进和开发先进生产技术和工艺制作,同时注重引进和培育各级各类科技人才,为产业发展提供强大发展后劲。通过与清华大学合作,引进硅酸盐实验室梁开明教授研发团队,组建辽宁省紫砂产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同时,建立了喀左紫砂文化产业公共技术研发中心,为紫砂文化产业集群中的重点企业提供技术开发、信息推广、电子商务、质量认证、知识产权保护、人才培训、区域营销等公共服务。2013年,喀左县被中国商业联合会命名为“北方紫陶之都”。

  北方紫陶之都位于喀左紫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内,由紫砂文化公园、紫陶艺术博览园、现代紫陶物流中心三部分组成。目前,一期项目建设已完成,紫陶艺术馆已投入运营。截至到2013年底,茶具、酒具、花盆、壁画及其它紫陶产品实现产值3000万元,利税500万元。

  据记者了解到,第三届中国·喀左紫陶文化艺术节暨紫砂古玩化石文化市场推进会将于9月28日——10月7日在喀左县北方紫陶之都紫砂古玩化石文化市场举办。

  喀左县大凌河干流源。(本网记者穆好强摄)

  居民人均占有水面达55平方米,堪称“塞外水城”

  喀左县大凌河干流源综合治理工程南支交位于大凌河西支与汇处的喀左县利州街道小河湾村,工程于2011年4月15日开工建设。几年来,喀左县整治游船航道2608米,完成最大喷高108米音乐喷泉工程一处,修建民族特色园及小品15个,建设两岸滨河路10公里,两岸生态绿化1500亩。2012年9月26日大凌河干流源开始蓄水,形成了水面和湿地5000亩,与西支城区段首尾相接,浑然一体,总水面和湿地10000亩,相当于杭州西湖水面面积,可使喀左县城及周边居民人均占有水面达55平方米,堪称“塞外水城”。2013年7月6日,大凌河一号游艇入水开始运营,标志着“龙源湖”景区基本形成。大凌河干流源与上游南支湿地森林公园相连,下游与凌河第一湾生态封育区、水泉鸽子洞水利枢纽工程串,形成了“珍珠项链相串”的生态带、旅游带、城镇带。

  目前,102公里的大凌河两岸草长莺飞,山花烂漫,蜂忙蝶舞,绿树成荫,宛如给凌河铺就的一幅绿色锦缎,形成了百公里生态长廊和一道靓丽的生态凌河景观,已经完成辽宁省政府提出的“生态带”建设目标。

分享到 新浪微博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开心网开心网 人人网人人网  推荐到豆瓣豆瓣 搜狐微博  浙江微博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