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在线首页 > 热讯 正文

读懂这份初心|多往人气冷清的地方跑 要让村民都“上车”

字体:
2023-05-25 14:19:18 来源:中国蓝新闻

  5月16日起,中国蓝新闻推出全新专栏《读懂这份初心》,邀请一线党员干部讲感受、说故事、谈初心,聚焦调研工作转化后的新成效。

  今天推出第五篇《多往人气冷清的地方跑 要让村民都“上车”》,作者为杭州市临平区塘栖镇塘栖村党委书记唐国标。

  这段日子,是我们塘栖村最热闹的时节。一年一度的枇杷节拉开大幕,黄澄澄的枇杷挂满枝头,一波波的年轻人开着洋气的卡丁车在树林间竞速。

  这番景象,让我这个在基层干了30年的村干部深有感触。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是一场深刻革命”。我们村的发展实践证明,“千万工程”,真正让乡村“活”了过来,更“火”了起来。

  上世纪90年代,我放弃了在外的生意,回到家乡塘栖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准备大干一场。那时,村里全是小桥、泥巴路,自行车都骑不过。想发展,谈何容易?当时我们村两委向全体村民立下了军令状,要用三年时间,把路修好,把景造美,给村庄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

  不过,很多村民并不理解,甚至觉得我们异想天开。“这里修路,那里施工,吵死了……”“我们村环境差成这个样子,能整改到什么程度?”这是我在当时听到过最多的抱怨。

  思来想去,我决定带上村里的干部一起晨跑,每天早上7点准时出发,跑进农家小院、田间地头,就是为了和老乡拉拉家常,打成一片,倾听他们的抱怨,从大伙儿的实际困难入手。天聊得多了,关系自然就近了,心里的疙瘩也解开了,村民们逐渐开始支持并参与到村庄环境的整治中来。

  而这一跑,我们坚持了二十多年。“晨跑精神”,让大伙儿拧成一股绳,保护生态、发展绿色产业,我们因此丢掉了“贫困村”的标签,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幸福村。

  景美了,人气旺了,但在这两年,我们却发现村民的肯定变少了。怎么办?我们要继续跑,不光要跑,还要变着“法子”跑,要多往人气相对清冷的地方跑。

  这一跑,又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我们发现,美丽乡村的确带来了人气,带动了经济,但其实只带动了一小部分人,鼓了农家乐商户、民宿经营者的钱袋子,却没有让更多村民们富起来。

  要让大伙都能搭上“共富快车”,怎么做?

  一方面,我们坚持多“入户”,“跑”不过来的,我们就骑单车。为此,我们制定了“一辆单车访民情、一本笔记记民声、一张报表定任务、一周例会解难题”的“四个一”工作法,定人、定时、定办法、定标准,为村民排忧解难。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了解到,有些村民没有经营的经验,确实也无法承担投资可能存在亏损的风险,但他们渴望加入到产业振兴中,不知道能做些什么。

  另一方面,我们找准定位,依托自身生态优势规划出智能湿地区、红色研学区等项目,以此加大吸引投资、招引项目的力度。在做大塘栖枇杷文章的同时,针对业态太少太传统,留不住游客,特别是留不住年轻游客等问题,我们引入了卡丁车项目,在枇杷林间规划出卡丁车跑道,采用的是“商会+村民+村集体”的众筹模式,即资金由商会为村民垫资,待项目获得收益进行分红后,村民再用分红所得偿还商会。

  去年“十一”假期,“塘栖村环湖酷跑卡丁车俱乐部”正式投入运营。1个月内,“烧烤野炊”“游船”“丛林穿越”“儿童卡丁车”等项目陆续上线,日平均游客量达5000人次,单日营收最高达6万余元。成立“众筹公司”,搭建“众筹平台”,打造“共富乐园”,目前,我们还在建设环果园小火车、高空滑索、露营基地、蓝龙垂钓、高端智慧民宿等项目,为的是共富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近两年来,我们还大力搭建以政策、种植、旅游、电商等为教学重点的“共富学院”,并配合“共富学院”建成集采摘、观光、研学于一体现代农业基地,把人气引流到村里的更多角落。

  我想,不同阶段,村民就有不同的诉求,所以我们得一直跑下去,做村民的贴心人。坐坐冷板凳,多听几句批评、埋怨,反而能找到化解问题的方法,村里的工作自然也更好开展。下一步,我们还想吸引更多人才回流,把我们的美丽乡村建设得越来越好,村民口袋鼓起来,精神也“富”起来。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责任编辑:徐茜茜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