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邮递员今犹在 廿年如一日建温馨桥梁(图)
地址不详细投递费周章
从太原市新店劳教所出来,卫红光所骑的那辆电动自行车就快没电了,幸好,他早有准备,在临近的电务器材厂存放了一辆电动自行车。换好电动车,记者和卫红光再次出发了。杜家村、谷旦村、卧虎山公路、南窊村……一路投递下来,还算顺畅,到了长沟煤矿,却遇到了难题。
一封挂号信,收件人地址写的是:长沟煤矿自建房1号。从事乡邮工作这么多年,长沟煤矿一直在卫红光的服务范围之内,但他从来没听说过“自建房1号”这个门牌号。还是卫红光有经验,带着记者来到了长沟煤矿宿舍区西侧一条商业街上,向便利店店主打听起来,得到的答复同样令人失望:店主也没有听说过这个门牌号。“附近有没有住着一位姓范的?”卫红光问。店主想了想,摇摇头,就在此时,在便利店门口打牌的几位居民搭上了话:“马路对面那个小巷子里有户姓范的。”在巷子里边走边问,终于打听到了这户姓范的人家的所在,一问,还真找对了,这封挂号信就是他的。原来,范师傅所住的房屋是自己盖的,又位于巷子最南端,他便想当然地给自己家起了个门牌号自建房1号。这个难题刚刚解决,一个只标注有“长沟煤矿2号楼”的特快专递又让记者犯了难。没有单元号,没有户号,怎么找?幸亏,上面留有收件人的电话,打过去,对方却称不在家,在和对方协商妥当之后,特快专递由临近的太原功能饮料厂门房代收。据卫红光介绍,长沟煤矿流动人口多,在投递过程中,经常遇到地址不详甚至是查无此人的情况,加大了投递难度。
推着“小货车”爬坡数公里
此次投递,有了电动自行车作为脚力,在平坦路段行驶时确实省了不少力气,但在爬大坡时,沉重的电动自行车就成了累赘。由于往返投递路程长达58.9公里,普通电动自行车的续航能力远远达不到这个水平,为了节约用电,一遇到爬坡路段,无论坡大坡小,最好推着前行。遇到坑洼不平加之有坡度的路段,记者便和卫红光一起推着那辆“小货车”艰难前行。
从南窊村到长沟煤矿需要爬坡,从枣沟水厂到长沟村需要爬坡,从长沟村到西岭村需要爬坡,从西岭村到丈子头村,同样需要爬坡。其中,从长沟村到西岭村的爬坡里程最长,有三公里之多,中间鲜有平缓地带可供骑行。站在长沟村旧村所在的山沟里,卫红光指着高高的山顶上隐约可见的村庄告诉记者,那就是西岭村。当下,记者就好生郁闷:要走多长时间才能爬那么高?耐着性子推着车子,沿着盘山公路向上走,刚走了一半路程,记者就觉得车子格外地沉,再往上走,记者几乎是趴在车把上,用尽全身力气在推,尽管山风很强劲,但记者却累得满头大汗。还好,终于熬到山顶了。费这么大劲,爬这么长的坡,其实,只是为了送三份报纸。卫红光告诉记者,2011年9月,单位才配发了电动自行车,在此之前,他都是骑着自行车完成投递的。“现在,沾了村村通的光,有了柏油路,以前,没修路的时候,我都是把自行车放到长沟村,沿着山路爬上山。要是遇到下雨下雪天更遭罪,有的时候,必须扛着自行车往前走。”
危险时时有温情处处存
从西岭村到丈子头村,有个陡坡加急拐弯,走到这里的时候,卫红光特别叮嘱记者下车,推着车走。在此路段,卫红光亲眼目睹过好几次车祸。“在这荒郊野外,一定要注意安全,保护好自己。”的确,随卫红光一路走过漫漫乡邮路,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他的小心谨慎。
在谷旦村投递报纸时,需要穿越几条小巷。每到一个小巷口,卫红光都要先探头往里面看一下,在确认没有狗出没的情况下,才快速通过。原来,从参加工作至今,他已经被狗咬过三次了,每次,他都得跑到防疫站,自己花钱打狂犬疫苗。“为什么不找狗主人索要医疗费呢?”记者问。卫红光说:“都是乡里乡亲的,大家处得关系都挺好,不好意思收人家的钱。”
从丈子头高速口到卧虎山公路要下一个长坡,卫红光骑得很慢。在这条路上,他曾差点出了意外。那年,他骑自行车经过该路段,前闸突然失灵了,为了控制车速,他猛地捏紧后闸,结果,用力过猛,后闸崩断了。整辆自行车就像射出枪膛的子弹一样,飞快地往坡下冲。情急之下,他冒险跳下了车,并伸手拉住了后座,弯腰屈腿,用力往后拽,以这种姿势往前奔跑了十几米,才将自行车拉住。经过这么一折腾,卫红光的腿和胳膊疼了半个多月。
当日下午4时许,记者和卫红光来到了投递最后一站太原市公安消防大队柏杨树中队,将一份《三晋都市报》和另外两份报纸送到了消防官兵手中。随后,记者和卫红光回到了尖草坪投递组,给组长交班……
后记
投递路上,除了潜在的种种危险,更多的则是一幕幕温情画面。无论是在村民家、厂矿办公室还是商户那里,卫红光都能收获一张张笑脸和问候,时间允许的话,还能喝上一杯茶水。在乡间小路上碰到的每一个人,似乎都与卫红光十分相熟,双方热情地互相打招呼。卫红光说,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据了解,卫红光从事乡邮员20多年来,累计行程36万多公里,而在太原市报刊收投局,像卫红光一样的乡邮员还有44名。
向他们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