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心动网事 > 尊老爱幼 正文

患白血病的养女走了后他们默默关注另一名同病女孩

2013年03月29日 14:13:35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2006年,一个白血病女孩的名字深深地刻在了绍兴人民的心里,她叫曹理烨。在她身患重症后,养父母倾其所有,为其求医问药,为了能给她做骨髓配型,养父母不惜给她的亲阿姨下跪求情。被这段超越血缘的母爱打动,绍兴全城行动,为小理烨捐款70余万元。在成功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小理烨最终还是“走”了,但她的名字和这段故事深深留在了人们的记忆里。

  在失去女儿的日子里,她的养父母是怎么挺过来的?昨天,一个求助帖子给出了答案。“请求援助,请求父老乡亲救救她”,昨天,一位网名叫“雨花石”的绍兴网友发帖,为一名新昌白血病女孩向社会发出求救呼吁。“雨花石”就是曹理烨的养母曹胜军。在发帖的同时,她联系了本报记者。

  事情得从2006年说起。在小理烨病情最危急的关头,小理烨的父亲(养父)李复民全国寻访名医。其中一位河南医生告诉他,他有一名病人在新昌,名叫谢玲玲。为了探听治疗效果,李复民特意赶到了新昌,翻山越岭,终于在小将镇岭脚村找到了谢玲玲。

  当时,刚刚考上大学的谢玲玲被查出患有“慢粒”(白血病的一种),因无钱医治,她休学在家,并不得不停止了放疗。李复民赶到时,谢玲玲的病情已经十分危急。

  “一个很温和、儒雅的伯伯,给人的感觉很温暖。”时隔7年,28岁的谢玲玲还记得当时的情景。走的时候,李复民留下了1000元钱。他们的缘分就此结下。“我的女儿走了,她就像我们的女儿。”曹胜军说。

  从此,他们的爱心开始源源不断地输送到这个大山深处的女孩手中。每年至少两次上门探视,频繁的电话联系,汇钱,谢玲玲的每一次病情波动都牵挂着夫妻俩的心。

  有一件事谢玲玲永远忘不了。2008年大雪封山,电话不通,担心她的安危,李伯伯和曹阿姨把电话从县里打到镇上,再打到乡里。接到村干部转达的问候,谢玲玲哭了。

  “我也是把李伯伯当父亲一样看待的。”她反复说,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却给了她亲人般的温暖,她的感动无法用语言表达。

  谢玲玲是个不幸的女孩。先是父亲遭遇车祸,肇事司机逃逸,父亲因缺乏治疗再也干不了重活。母亲因肝病无钱医治,于前年4月去世。为了赚钱给自己治病,去年,谢玲玲不得不远赴安徽打工。得知这一情况后,早已退休在家的曹胜军又走出了家门,开始做家教赚钱。“希望赚点钱到时能给谢玲玲应急。”她说。这些年里,她打工挣的钱都陆陆续续汇给了谢玲玲。

  7年来,夫妻俩一共为谢玲玲捐款约5万元。

  昨天,得知谢玲玲病情恶化,被送回新昌老家,曹胜军急了,马上拿出做家教攒下的1万元钱,要丈夫给谢玲玲寄去。考虑到自己力量微薄,她向社会发出了求救呼吁。

  “得知她的病情有了变化,我急得要哭。我觉得我们一家已经承担不起这样的费用了,因为我先生身体不好,孩子也还小,而我的腿因为去上课摔了一跤骨裂了,我无法跑到新昌去帮她。我请求父老乡亲们救救这个可怜的姑娘,她与疾病已经抗争近10年了,‘慢粒’是可以治疗的,大家救救她吧!”

  “我已经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我不能行走,我怎么办呢,我连去看看她都不可能。”她在帖子中这样表达着她急切的心情。

来源: 绍兴网-绍兴晚报  作者: 记者 钟宏娇 实习生 朱筠  编辑: 孙勇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