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大爱:慈善爱心接力在这里持续传递 |
市民“雷锋”每月首个工作日都会到县慈善总会捐款;海盐育婴堂专卖店开业仪式变身慈善义卖;退休老人朱爱芬生活节俭、捐款慷慨……海盐这座滨海小城正以温暖全城的爱心行动践行她特有的城市精神。 开业仪式变身慈善义卖 3月16日,海盐育婴堂海滨店举行了别样的开业仪式,现场举办慈善义卖募得善款4309.9元,店主当场按相同金额捐款,县慈善总会共收到8619.8元爱心款,将全部用于困难家庭患病婴幼儿的医治。 “我们之前了解到海盐有部分患病婴幼儿,由于家庭经济困难不能得到及时医治,就决定在海滨店开业时举办慈善义卖,为这些患病婴幼儿献一份爱心。”店主王赵云说。 “这盒奶粉我买了!”“我要买这个玩具!”……义卖活动得到了海盐爱心市民的认可和支持,大家踊跃参与购买。带着女儿前来的市民沈玲说:“这样的形式很好,在给困难群体提供帮助的同时,也培养了宝宝的爱心,希望爱心能传播到更远的地方,感染到更多的人。” 退休老人献爱心回报社会 退休老人朱爱芬是热心慈善捐款的“老面孔”了。3月19日,朱爱芬又来到县慈善总会,捐款600元。自2009年以来,她先后向县慈善总会捐赠4800元,这些钱对她来说着实不易。 朱爱芬丈夫早逝,下岗在家的她只身一人抚养两个年幼的孩子。在她最困难的时候,党和政府还有社会上的好心人都向她伸出了援助之手。她说:“我当时就想,以后有能力就要回报社会。” 2009年以来,朱爱芬每年主动到县慈善总会捐款,2010年500元,2011年500元,2012年3000元……县慈善总会工作人员说:“我每次看到她,她都是穿着一身蓝色工作服,骑着一辆男式旧自行车。” 爱心接力在持续 4月1日,爱心市民“雷锋”又如约来到县慈善总会捐款50元。去年2月以来,县慈善总会的捐款记录中,“雷锋”这个名字出现的频率很高,每月的首个工作日,“雷锋”都会前来捐款,或50元,或100元。据了解,“雷锋”是一名下岗工人,收入微薄。一直以来,“雷峰”都不愿透露自己的真实姓名。 爱心接力在持续。博才实验学校九年级学生何健蓉把200元压岁钱捐到县慈善总会,这是她2006年以来第9次捐款,目前共捐款1800元。退休干部孙菊初连续两年向县慈善总会捐款,共600元。新居民周德奇捐赠了60件全新羽绒服,希望将衣服送到有需要的人手里。周德奇说:“能帮助到有需要的人,感觉很高兴很充实。” |
来源: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作者:记者 陶玮 实习生 孙逊 编辑:孙勇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