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护渠员的坚守:晕倒在沟渠,还未愈就回到岗位 |
浙江在线08月14日讯 清晨5点多钟,梁志会起床,老伴已经烧好了早饭。6点钟,他开着摩托车出现在辖区内的北干渠渠线上。 57岁的梁志会,是台州市天台县里石门水库渠道管理处城郊站站长,当了30年渠道管理站站长的他是位老水利人。 今年我省持续晴热高温少雨的天气,令农户备受“烤”验,目前天台县平均降水量仅为常年同期平均降水量的20.9%,全县水稻受灾面积近3万亩,旱粮受灾面积近6.5万亩。但在里石门水库灌溉范围内,灌区的农作物一派生机。 昨天,我们跟随老梁一起工作,感受水利工作者在抗旱一线的辛劳和默默付出。 ![]() 老梁在巡视管段内的渠道安全。
高温下晕倒在沟渠里 幸亏被渠水冲醒 清晨5点多钟,梁志会起床,老伴已经烧好了早饭。6点钟,老梁开着摩托车出现在辖区内的北干渠渠线上。有的地段摩托车过不去,老梁就要步行,甚至下滑到渠道旁一路查看,遇到暗渠,老梁还要只身进入暗渠内检查一番。 我们认为老梁没必要这样认真,随便看看就行了,但老梁却不理会我们。 “现在是旱季,不能有丝毫马虎,否则就要出大事情。”老梁说,北干渠渠线如出现问题,下游灌区的农田肯定会“渴死”,作为渠道管理者不敢有丝毫懈怠。 老梁是个老水利,对水有特殊的感情。1977年刚参加工作,他就进入正在建设的里石门水库。1978年水库发电后,老梁成为库区渠道的一名管理员。“1984年我就调到白鹤渠道管理站当站长,随后辗转坦头、平桥,1990年调到如今工作的城郊管理站。”当了30年站长,将到退休年龄的老梁身体每况愈下,尤其是身患高血压,在高温天容易出事。 8月4日下午3点,老梁顶着毒辣的太阳,骑着摩托车在桐柏渠段查看灌溉情况时,因中暑失去知觉,连人带车摔进沟渠里。 “幸好沟渠里有水,附近有村民路过被救了上来,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天台县里石门水库管理局副局长徐世伟说,老梁很幸运,当时沟渠里有水冲醒了他,事发后又有村民路过发现了倒在沟渠里的老梁,并及时把他送到医院抢救。 ![]() 身体尚未痊愈 就要求投身抗旱一线 这次摔伤导致老梁左手掌骨折、左膝盖骨裂。 8月11日,才住院一个星期,病情刚有所好转的老梁就主动要求出院,要求投入到抗旱工作中,单位领导劝他多休息,他也不听。“放心不下,眼下正是全县抗旱的关键时刻,我不在现场心里不踏实,也说不过去。”老梁说,渠道管理站就是自己的家,自己一天不在站里,不去管片巡查一遍,晚上都睡不踏实。 昨天上午,老梁如常顶着炎炎烈日出现在自己的管片渠线上,他逐个查看支渠口有没有关闭,有没有被人私自打开渠口“偷水”,暗渠口有没有杂物堆积,这些是老梁最关心的问题。老梁说,把一泓清泉安全输送到下游饥渴的农田里,是每个护水人员责无旁贷的义务。 一趟巡查下来就要大半天时间,此时的老梁已经全身被汗水湿透。有个暗渠,进去折回就要两三个小时,暗渠内没有路,边上只容得下一只脚,人稍不注意就会掉入水渠被水冲走。对老梁来说,一早出去,弄到晚上八九点回家,是常有的事。 人工操作防洪闸 手都摇起了水泡 1.99亿立方米库容的里石门水库是天台的大水缸,而全长87.3公里的北干渠则是天台人的生命线,这条全省最长、渡槽数最多的干渠,全线共有46座长4333米的浆砌石拱渡槽、钢筋混凝土“U”形渡槽、排架拱渡槽等,其担负着天台全县16.8万亩农田(62.5%)的灌溉功能。 “没有这座水库,天台早就‘干死’了。”徐世伟说,目前灌区外的农田早就干裂了,灌区的农作物却一派生机。 完善的灌溉系统保障了天台县农业生产的稳定及丰收。徐世伟说,2005年,台州地区发生大旱,周边县市区灾情严重,唯独天台县在当年取得了农业丰收,完全得益于完善的水利灌溉系统。“每到汛期、旱季,我们就全力以赴防洪、抗旱,用水淡季就全面投入渠道管网维修,确保了汛期和旱情的用水安全。” 据了解,全长797.5米的“红旗渡槽“是天台县北干渠的枢纽工程,也是我国最长的悬链线截面多跨桨砌石拱渡槽,自1980年竣工以来,至今仍是当地农业灌溉的“主动脉”。 老梁所在的城郊渠道管理站负责20.815公里渠道的通水安全。“他当站长前,管辖渠段只有16公里,后来渠道管理处把最复杂的一段渠线划给了城郊管理站,完全是出于对老梁的信任。”徐世伟说,这段渠线太复杂,必须交给敬业、细心的人来管理。 “渠道是上世纪70年代修建的,工程特别复杂,仅我们辖区就有20个隧洞,14座渡槽,36处放水口,10个排水防洪闸和一个打潜涵。”梁志会说,其中有3处防洪闸因建在远离村庄的山坳里没有通电,提升水闸要靠人工操作,每次台风来时,防洪闸要抬高一米多高,是件十分费力气的活。 “用摇手摇28圈才能提高1公分,每抬高一次防洪闸要几个小时,像我们女工力气小,只能叫自己的丈夫或父亲来帮忙。”城郊渠道管理站职工姚燕红说,她昨天手提防洪闸防水,手都摇起了水泡。 台风来了要开闸,天晴一个星期就要关闸,还要防止上游村民偷开水闸。30年来,老梁带领他手下的几名员工,日复一日地重复着这些工作。 【新闻纵深】 从汛期到旱季 如何科学蓄水 持续晴热高温少雨天气令农户备受“烤”验,天台县水稻受灾面积近3万亩,旱粮受灾面积近6.5万亩。如何促使灌溉用水顺利渡过各类渡槽,确保灌区沿线农田有水喝,成了天台县里石门水库管理局的头等大事。 “保灌溉和居民饮用水是里石门水库的核心任务。”天台县里石门水库管理局局长韩国磊局长说,经科学分析,反复论证和提前谋划,在旱情形成之前,水库管理局就根据今年入梅、出梅的特殊性作了科学论证。 “本应在汛期到来之前腾空部分库容安全度汛,但我们经过分析判断,今年发生旱情的可能性极大,为此向县领导汇报,提出请求暂缓腾空部分库容的建议。”韩局长说。 “这个水库对天台太重要了。”韩国磊局长说,在天台县委、县政府的决策下,里石门水库在旱情形成前,蓄水高度达到了174.09米,接近警戒水位176米,“至少能保障8月底前全县的安全用水。” 旱灾之年,也有好多经验值得总结。老梁说,有一些存在的问题值得重视。比如,每年七八月份,既是台风高发期,又是容易出现旱情的阶段。做好汛期的库容合理蓄水,合理科学调度就尤为重要。“今年‘苏力’台风与台州擦肩而过,没有带来大家期望的雨水,如果不科学论证,一听到台风来临的消息就采取泄洪的措施,腾出库容后就难以恢复,遇到旱情就会措手不及。因此,科学规划、合理蓄水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常年身处一线的水利人员,老梁说,归纳起来就是四句话:“水利设施是保障,科学调度是前提,有效管理是关键,全民投入是保证。” |
来源: 浙江在线-今日早报 作者: 吴中平 编辑: 王健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