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支教队:忘不了,王家源村那些可爱的孩子 |
![]() ![]() ![]() 浙江在线08月16日讯 和很多偏远山村的情况一样,王家源村有不少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他们只得与爷爷奶奶为伴,过一个孤独、有些单调的暑假。 日前,一支由浙大新青年传媒的成员们组成的支教队连续第三年来到王家源村,陪伴这里孩子们度过难忘的10天假期。 教学:必须有点创意 刚来到俱乐部,这里的情况似乎与我们想象的不尽相同。 俱乐部被安置在老年活动中心——一栋三层高的办公楼,包含了会议室、接待室、器材室、老年棋牌室,当然还有孩子们上课的教室。教室并不宽敞,约摸五六十平方米的样子,有讲台和桌椅。黑板上方整齐地嵌着“勤奋好学,立志成才”的标语,教室后方则是五个大字——“关心下一代”。 刚开始的几天里,我们还略有些拘谨,反而是孩子们表现得活泼大方得多。倒也不用多深地相互了解,我们很快就打成一片。“鬼叔叔”、“蚯蚓哥哥”,各种绰号漫天飞舞,叫人感到好不亲切。 没多久,孩子们就一个劲地往我们的背上爬,牵着我们的手到处逛,找我们打羽毛球,请我们吃冰淇淋,带我们去水里捞鱼,俨然是相识多年的好朋友。 然而跟课堂外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孩子们在课堂上的表现并不那么尽如人意。 “我不要上语文课,语文课不好玩!” “那你想学什么呢?” “我要学美术课!” …… …… “我不要美术课我要上体育课!” “我要上音乐课!” 我们的课程并不能总是满足所有孩子们的需求。也因此,每节课上总有孩子开小差,相互打闹,更有甚者会悄无声息地爬到窗台上,叫人吓出一声冷汗。 我们只得把教案推倒重建,之前所做的准备统统作废。我们到村里唯一的网吧里去下载资料,竭尽所能为孩子们准备新鲜有趣的课程。 音乐课上,我们教孩子们唱《北京东路的日子》;美术课上,我们教孩子们折千纸鹤;天文课上,我们为孩子们讲十二星座的由来;历史课上,我们给孩子们讲烽火戏诸侯……几天转型后,孩子们渐渐爱上了课堂,我们也慢慢进入了状态。 思考:孩子们需要什么 世杭是个瘦小的男孩,上一年级,家就住在边上。世杭很皮,每次上课都会趴在桌子上“装死”,一下课立马“满血复活”。课堂外,他总会想尽一切办法窜到我们脖子上,搂着我们说:“去我家玩!” 世杭的家,是一栋木结构的老房子,显得弱不禁风。走进家中,光线浑浊,异味四散。桌子上只有一盘中午吃剩的咸菜,世杭兴奋地抱起还没吃完的半个西瓜,往里加了点雪碧,递给我们说:“要不要尝一尝?” 同其他留守儿童一样,世杭的父母并不在身边。妈妈、姐姐常年在外打工,只有爸爸晚上会回家。“但是他一回家就玩电脑,从来都不管我。”之后的某天,世杭被马蜂蛰到脸嚎啕大哭,他爸爸也只是漠不关心地看一眼,便把孩子牵回去上课。 “那你中午吃什么呢?”世杭指了指桌子上的馒头和咸菜,不作声。 说话间,世杭似乎想起来什么,冲我招一招手说:“跟我来。”说完一溜烟奔上楼去。我不明所以,只好沿着摇摇欲坠的木梯子,踉踉跄跄地走到二楼。二楼比一楼更没有生机,蜘蛛网和灰尘才是这里的主人。 我们聊起了学习。 “你在学校喜欢上课吗?” “不喜欢。” “你喜欢我们上的课吗?” 他不回答。 “那你喜欢上什么课?” “品德课。”说完,他掏出一本《品德与生活》塞到我手里。我翻了翻书,这是一本关于生活礼仪和安全常识的课本。我好奇地问道:“你为什么这么喜欢品德课?” 他不好意思地回过脸冲我一笑,“因为上完品德课就有电视课了。” 孩子的心思就是这么单纯,他想要的东西,有时就是那么简单。 那天,我不禁思考,我们还能为他们再做些什么。 后记:明年我们会再来 “你们什么时候走啊?” 在我们快要离开的那几天,经常有孩子们来问我们这个问题。从他们的眼中我们看到了一些焦虑。我不知道怎样安慰他们,只能对他们说:有我们在,不会让你们孤单。你们要加油。我们会尽力帮助你们。即使我不在你们的身边,我们也会默默地祝福你们的。加油!(汪波) 我的收获也远超我的预期。我认识了很多非常可爱,非常聪明,或者是非常用功的小朋友,在彼此身上我们都学到了很多东西。聚是一团火,散作满天星。这是我高中老师为我们班级的同学写的一首词,支教团队就应该如此,把我们的精神和信念传递给需要它的人,这是我们存在的意义。(邱正儒) 忘不了为孩子们辅导功课、讲解问题的情景,忘不了和孩子们一起在溪水中寻找打火石的情景,忘不了孩子们拉着我们的手说不希望我们离开的情景…… 离别总会有伤感,但同样也会有期待,对下一次相聚的期待。(李逸凡) |
来源: 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作者: 吴越 李逸凡 编辑: 王健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