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这片碧水 街道主任当“河长”管好门前这条河 |
整治后的后横港河水质和矿泉水不相上下。 整治前的后横港河。 浙江在线09月24日讯 几天前,国家注册环评工程师张宏伟博士驱车来到湖州路,走到后横港河边,看着清澈见底的河水在缓缓流动,仔细观察了水中的水草和水面上的荷叶,然后,拿出一个农夫山泉的空瓶,从河中打了大半瓶水,并和手中的一瓶农夫山泉在阳光下用肉眼比了比,颇为满意地对记者说,“你看,现在河水的水质不错吧,和矿泉水也有的一比。” 而就在一年多前,这条位于杭州拱墅区湖州街北侧的小河,还是一条发绿发臭的龙须沟。 但在张宏伟看来,治理还只是第一步,如何守住这一方碧水才是最关键的。 今年8月底,拱墅区在杭州首次推行“河长制” ,在包括后横港河等10条河道试点,让街道主任担任10条河的“河长”,负责辖区内河道的污染治理和日常的巡查维护,确保“污水不出自家门”,让老百姓真正享受到治水成果。 昔日臭水沟今朝变清渠 张宏伟是上海一家水生科技有限公司的总经理,他全程参与了后横港河的生态治理。 “后横港河水体治理采用了生物操纵(食藻虫)控藻引导水体生态修复技术,”张宏伟说,“主要采用食藻虫控藻引导‘水下森林’构建,通过虫控藻、鱼食虫等形成食物链,恢复沉水植物,发挥沉水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净化效果,改善水体水质及景观。” 后横港河位于祥符街道湖州街北侧,东起大运河,西至长浜,长约1.2公里,河不宽,也就是一二十米。 因为水体的流动性较小,污染比较严重,水体总体呈现富营养化,颜色发绿,高温季节易爆发蓝藻,加剧水质恶化。 对于生活在后横港河周边的居民而言,河水给人的最直观感受是,水体绿油油,还散发着臭味。 而这样的感受从去年开始,逐步发生着转变。 后横港河水进入了“生态修复”:先是向河中投入食藻虫,食藻虫吃掉蓝绿藻,消除水体的富营养化。然后,种植沉水植物,吸收水中的氮、磷等富营养物质。最后,往河里放入螺、贝、鱼、虾,最终实现水体的内源污染生态自净功能,还水体一片清澈。 经过一年多的治理,后横港河生态治理段水下生态系统得到较好修复,后横港河水清见底,沉水植物长势良好,覆盖达80%以上,主要水质指标稳定保持在IV以上。 目前,后横港河已经进入水生态培育稳定期。河水静静流淌清可见底,两岸垂柳依依随风飘拂。 清晨,附近越来越多的居民开始在河边晨练;傍晚,许多居民会带着孩子来河边散步。 街道主任当“河长”管好自家门前河 现在的后横港河碧水微澜,但这样的清渠究竟能保持多久,是居民们最关心的。 谁来管好这条河?今年8月底,拱墅区在杭州首次推行“河长制” ,在莫婆桥河、沿山港河、后横港河、吴家墩河、古新河、余杭塘河(湖墅段)、赵家浜河、姚家坝河(拱宸桥段)、西塘河(和睦段)、胜利河(大关段)10条河道试点。 全区10名街道主任成为10条(段)河道的“河长”,落实“一河一长、条块结合、分片包干”的管理责任体系,由属地街道行政“一把手”担任“河长”。 河长一共有10项工作任务,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管好辖区内河道截污纳管工程;二是做好河道日常巡查工作,确保河岸无垃圾、河面无漂浮物、生活污水零排放等,确保污水不出“自家门”。 区四套班子领导分别联系全区10个街道的截污清水建设工程,定期深入现场实地督查工作进度,及时协调解决工作推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各相关责任部门协助“河长”履行指导、协调和监督职能,履行本部门水环境治理职责。“河长制”将严格考核,考核的核心标准是河道出境断面水质不得差于入境断面水质。 “河长”各司其职出招治水 “河长制”实施以来,各“河长”较好地履行了职责。 后横港河“河长”、祥符街道办事处主任沈志红说,原来后横港河一直处于富营养状态,是因为周边地下管网设施陈旧,雨、污水管道没有分流,每逢大雨,雨水混杂着污水直接排入河道,带来更大污染。 所以,一方面要通过生态治理,净化自身水质。另一方面,要完善截污纳管工程,比如,工作人员通过实地排查出河道中流量较大的雨污水排水口,分隔雨水管和污水管,把污水管道并入其他污水管道,减少排污。 米市巷街道主任担任古新河“河长”,在工作推进过程中,“河长”积极走访辖区行政机构、新华医院等大型公建单位,一方面街道督促21家公建单位实施截污纳管,另一方面针对居民小区“阳台污水”收集难题,推动小区实施阳台水改造。目前,各项工作进展顺利,计划9月底前全部完成改造任务。” 同样,莫婆桥河也碰到了类似问题。“河长”蔡儒杰说,莫婆桥河旁边就是瓜山酒吧街、瓜山北苑,住着几百户人家,有很多家庭的生活污水都是通过阳台落水管、门前的洗衣池直接排进河道里。莫婆桥河准备启动末端截流工程,在河道四周做一圈污水管,在居民生活污水流入河道前就截流住,接上新的污水管。 在“河长制”的推动下,目前,拱墅区186家公建单位中,已有62家完成整改,84家正在改造,40家准备开工,5条河道整治已进场施工,全年可确保完成2.5万吨截污量。 下阶段,拱墅区将根据实际情况对“河长制”予以调整完善,逐步实现全区57条区管河道“河长制”管理全覆盖。 15条河道今年消除黑臭 拱墅区提出,要把水环境治理作为打造“美丽拱墅”的突破口,全面实施截污清水三年行动计划。 到2015年底,提前一年实现全区生活污水、工业废水零直排。 2013年的工作目标是新增日截污量不低于2.5万吨;整治河道10条(段)、15.59公里;全面消除15条河道黑臭现象;消灭河道排污口100个以上。 对于治水,拱墅区将对于完不成截污清水任务的责任单位实行“一票否决”。 实行三色预警通报制,与各街道和有关责任单位签订任务书,采用红橙绿三色通报,实行一周一例会、一通报、一排名,对工作无进展项目,实行红色预警并对亮红灯的单位进行通报,倒逼工作进度,把截污清水工作作为今年综合考评的重要内容。 拱墅区治水涉及10个方面的具体工作,目前正在有序实施:首批15个截污纳管项目已全部进场开工;消除黑臭河道4条,其中后横港河创建杭州市生态示范河道;启用石祥路以南34个水质常态监测点,上半年监测186点次等。 下一步,将以落实四项机制为抓手,进一步强化“建设、治理、监管”三位一体,强势推进水环境治理工作,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
来源: 浙江在线-今日早报 作者: 魏皓奋 编辑: 陈晨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