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有大爱 4人救援小组洪水中集结成60人大部队 |
浙江在线10月17日讯在这次水灾之前,41岁的余姚人李哲,从未想过自己会和救援两个字联系在一起。甚至,9日那天,跋涉在没到大腿根的积水中时,他依然和大部分人一样,处于焦虑和不知所措中。 用他的话说,“整个余姚一下被吓懵了。” 但接了外地朋友打来的想送物资的电话,他和身边的三个朋友突然意识到:“为什么要等着别人来救,难道我们不能自救吗?” 找物资、发物资、帮人摆渡、清理灾后环境……从10月9日开始,直到今天,李哲依然在忙碌着。而只有四个人的自救队伍也在一周内发展到了60人。 一个送物资的电话 让他们萌发自救念头 10月7日,或许已成为不少余姚人的黑色记忆。 正是这场从7日早上开始的持续特大暴雨,让太多余姚人被围困在没水没电没信号的家中,吃尽苦头。家住江南新村的李哲也是其中一员。 8日中午,李哲按捺不住了,想出去看看。站在单元楼台阶上,面对大片浑浊的积水,他思想斗争了很久,“水挺脏,也不知道水里会不会有利器划伤皮肤。” 到了9日,两个手机都没电了,“好像突然和世界失去了联系,不知道外面到底发生了什么,心很慌很焦虑。”李哲说,自己第一次体会到了受灾地区群众的心理感受。 于是,李哲蹚了一个多小时的积水,去未受灾情影响的朋友家给手机充电。饭间,接连有朋友打进电话,“你们灾情严重吗?我想送点物资过来。” “我们这才知道,原来外面已经为余姚的灾情忙开了。”四人感动于朋友的关心,同时也热烈讨论起来,“为什么要等着让别人来救,难道我们不能自救吗?” 除了李哲,其他三人都已经50岁左右,但这个自救决定几乎在脱口的瞬间,就得到了一致赞同。 领到物资的人 转身加入救援队 李哲位于高速出口附近的工厂厂房,成了这个火线成立自救小组的根据地。 10日上午,朋友们的物资陆续运到,李哲他们也立刻行动起来。 “因为我们不会划皮划艇,所以在水里拖着皮划艇上的物资走,速度是最快的。”李哲说,除非水漫到胸口处,否则他们都舍不得占用皮划艇上的有限空间。 下菱新村、花园新村……从10日下午开始,自救小组马不停蹄地运送物资。每到一处,只要说是来发物资的,附近居民都会热心地帮他们看管物资、一起分发。有些人干脆加入,随自救小组一起到处救援。 李哲在自家企业的员工身上也发现了这一点。“平时喊他们干活还有些懒懒散散,一听救援都争着要去,眼睛闪闪发亮。” 李哲在救援中明显感觉到,余姚人其实对自救很热心,只是一开始有点被大水吓懵了,需要有人帮他们牵头。 小组成员碰上那些涉水出来,站在小区门口抱怨连天的市民,也会提醒几句,“外面的人那么积极地在救援我们,你既然有能力涉水出来,为什么就不能试试看自救呢?” 李哲说,这番理论相当有效,大多数抱怨的市民听到后,都会收声开始帮忙搬物资。 来求助的女医生,也成了自救组的一员 “有人是路过看到,就过来搭把手,也有人是找我们求助,后来干脆也加入了,一起参与救援。” 余姚市第二医院妇产科女医生小周,就是李哲口中的后者。 “10日晚上,我路过花园新村时,看到自救小组在发物资。”小周立刻跑过去试着问,他们能不能去自己老家丰北畈洲村救援。 自救小组不仅一口答应,而且第二天一早就在小周的带领下前往畈洲村。小周干脆和同事换了几天班,也参与到了物资分发中。 虽然是女的,但面对漂满绿色浮萍、青蛙癞蛤蟆蛇到处游动的积水,小周一点没有胆怯。小周说,他们怕真正需要物资的人收不到,都是挨家挨户送到门口的。“有时,要浑身湿透在水里泡8小时。” 而实际上,就在小周参与救援时,她自家小区的积水还在大腿围处,因为受灾停电,到了晚上只能点蜡烛照明。而在这个自救小组中,和小周情况类似的成员有不少。 相比外界专业救援,自救也自有长处 短短两三天,李哲他们的自救小组就从四人发展到了五六十人。 “物资不知道运送了多少,反正一送到我们这里,就立刻组织分发掉。”李哲说,除了分发物资,他们也做摆渡工作,目前正在帮部分村子做灾后清理工作。 在李哲看来,相比于外界的专业救援,当地人自救还是具有长处的。 “身处其中才知道被围困的人最需要什么。例如我们找朋友带来的充电宝、应急灯和手电筒就很受欢迎。”李哲说,也正是因为自己感受过被闷在家中,失去外界联系的不安全感,所以才会想到要帮其他市民摆渡。“至少能让他们不和外界隔绝,心里有点底。” 直到今天,虽然余姚城乡的大水基本已退去,水电供应也大多恢复正常,但自救小组仍在行动。“这两天我们主要对接河姆渡地区,帮村民一起清理灾后垃圾。” 而面对记者的采访,无论是李哲还是小周,都显得很低调。李哲不愿意透露自己公司的名称,小周也不愿透露全名。 但能感受到的是,这一次自救行动都给两人的人生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这次余姚人民多亏了外界的救援队啊。我也在考虑,之后要组个救援队去帮助别人,报答他们对余姚人民的恩情。”李哲说。 -关新闻 餐馆老板三天送出 1.5万份“爱心便当” 强台风给余姚带来了百年不遇的积水,在这特殊时刻,作为一个余姚市民,你会怎么做? 余姚“小城大厨”餐馆老板俞熠华给出了自己的答案:9月10日、11日、12日三天,他从宁海运来许多蔬菜、猪肉和大米,做成盒饭分发给受灾群众。据小城大厨的员工说,三天共发放了1.5万份之多,被网友赞为“小城大厨有大爱”。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这家位于余姚市南滨江路和舜水南路交叉口的餐厅门口,一问伙计,很遗憾,老板俞熠华不在,他忙另外的生意去了,并不常来餐馆。 不过,餐厅的前台小刘,几天前见证了余姚水灾,也亲手参与了盒饭的分发。 当时,餐馆地势比较高,基本没有进水,只是门前台阶上漫上了一点,大概只到脚踝。因为厨房设在二楼,所以餐厅内部还是比较干净的。 9日那天,老板从宁海弄来了几千斤大米和蔬菜,还有猪肉。小刘等人就忙开了,开始做盒饭,做好了,就由老板自己开车,送去几个进水严重的小区。 小刘说,送出去的便当,“有土豆烧肉、炒白菜、萝卜炒肉好几种菜色,用圆形的快餐盒装起来,一盒饭、一盒菜。来领的人非常多,每天能发5000多份,三天下来,一共发了1.5万多份盒饭。” 那三天,每到饭点,餐馆门口都挤满了前来领取免费盒饭的受灾群众。 “印象最深的是有一个看起来60多岁的大妈带着一个三四岁的小男孩来领免费盒饭。我递给她的时候,她真的很开心,小男孩也跟着笑。”小刘说。 在小刘的眼中,俞熠华是个“心有大爱”的老板。“太可惜了,你们没碰上他。他个子高高的,戴眼镜,看起来蛮和善的。这位老板虽然不怎么和我们说话,但是一看就是很好相处的好人。” |
来源:浙江在线-今日早报 作者:纪驭亚 霍翟羿 编辑:王健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