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险营救半小时——长兴海事施救队抢险救援纪实 |
浙江在线10月17日讯10月7日晚,台风“菲特”来袭,西苕溪水位以每小时0.28米的速度迅速上涨,很快,水位达到6.06米,超历史最高水位,两岸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面临巨大的威胁。 一艘400吨的走锚货船,在水流湍急的西苕溪水面上,像匹脱缰的野马般,自西向东撞向虹星桥镇老港口大桥。桥梁、船只,以及附近的加油站、民房、百姓,岌岌可危。 深夜11点多,长兴县地方海事局接到险情报告,局长闵晓东立即组织人员赶往现场施救。“必须以最快速度解救失控货船,确保上游泄洪。既然大的海事船无法过桥,就派2艘巡逻船一同前往。”凌晨1∶30,由一艘海事船、 2艘巡逻船和7名成员组成的施救队再次向老港口大桥驶去。 此时,暴雨倾盆,平日里宁静的西苕溪,此时正像一条张开血盆大口的巨蟒,随着水位的不断上升,随时可能漫过堤防,吞噬两岸的民房,给百姓的生命财产带来威胁。 闵晓东他们决定由5名成员乘坐体积最小的巡逻艇,自东向西靠近货船,将水泵等救援物资运送上货船。余下2名成员将体型最大的海事船停靠在水上加油站附近,一旦发生意外,必须立即开展施救工作。 57岁的海事所驾驶员王洪根驾驶浙海巡0363巡逻艇向老港口大桥驶去,另一位老驾驶员、 49岁的陈德平负责瞭望,他一手拿着手电筒,一手紧紧地抓住栏杆,将前方的情况透过窗户喊给王洪根听。 由于逆流靠近,巡逻艇尝试多次都未果。一次、两次、三次……在近十次被水流冲开之后,闵晓东决定实行第二种方案,“老王,将海事艇穿过桥洞开到桥的另一边去,顺流向货船靠近!”闵晓东大声地向驾驶员王洪根喊道。 由于距老港口大桥100米不到的上游位置正在建新桥,新桥与旧桥形成喇叭口形状,让水流更为湍急。王洪根将巡逻艇侧身,缓缓地靠近货船,邹明和李云的双手已经扶住货船的扶手,就在双脚准备蹬上船的一刻,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由于货船附近水流的强大吸引力,冲锋艇倾覆翻身了! 说时迟,那时快,闵晓东、邹明和李云迅速地跳上货船逃生,避免了落入水中,而陈德平则从甲板上重重地跌入水中,驾驶舱内的王洪根连同巡逻艇一起翻入水下。 看着2名同伴被水冲走,跳上货船的闵晓东、邹明、李云迅速分工,一个打电话进行求助,一个打电话指挥大艇救助队员。 重重落入水中的陈德平,眼前突然一片漆黑,浑浊的河水灌进眼睛和鼻子,但水性极佳的他一只手立即脱掉脚上的及膝雨鞋,减少身体的阻力,另一只手紧紧地抓住手电筒。他用尽全身力气奋力向上游,通过一分多钟的水底挣扎,身体穿过船底,从船的另一侧游出水面,随着激流向东漂去。 不远处的大海事艇火速行驶过来。由于陈德平始终死死地用手抓住手电筒,亮光成为他在河水中求救的信号,海事船很快就发现他的所在位置,船上的施救人员将他拉起。 此时,在巡逻艇船仓内的王洪根危在旦夕。船仓已经翻入水中,船底翘上水面,河水迅速地通过窗户灌入,几乎让他窒息。有着多次抗洪救援经验的王洪根迅速用铁锤敲破窗户,就在破窗而出的那一刻,身上的救生衣却被牢牢勾住,他快速地摸索到被牵绊的部位,用力地撕下,使劲蹬着双腿,成功地游出水面。 冲出水面的那一刻,王洪根和巡逻艇已被水流冲出很远。海事船在解救起陈德平后,迅速地沿着白色小艇漂走的方向搜救王洪根的身影,经过十几分钟的搜救,海事船在离货船五百米远处,看到身穿救生衣、漂浮在水面的王洪根。船上人员迅速驶过去,抛下一根粗绳,“老王,紧紧地抓住绳子,我们拉你上来。”终于,王洪根顺利上了甲板。 从凌晨2点船只倾覆,经过大约半个小时的生死营救,从“鬼门关”走了一遭回来的5个人,终于在海事船上重聚。此时,王洪根才发觉自己的腰部传来一阵痛楚,在水下逃生的过程中,他的腰部受到牵扯和撞击,已重度扭伤、无法动弹,他被救援队送至医院。 天蒙蒙亮时,体力透支的陈德平终于回到了海事所,匆匆吃完早饭,又投入工作。闵晓东、邹明、李云三人更是顾不上休息,和前来的增援人员、专家一起商量新的救援对策。直至当天下午1点半,成功完成整个施救工作,看着被卡货船终于穿过桥洞,停回到岸边,洪水终于得以毫无阻碍地向下游流去,三个人才放下悬着的心。 但“菲特”带来的暴雨丝毫没有减轻的势头,抗洪抢险还在继续,对于海事人来说,工作远远没有结束……闵晓东、邹明、李云又马不停蹄地投入到新的抢险工作中去了。 (本文来源:湖州日报) |
来源:湖州在线 作者:路平 编辑:王健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