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心动网事 > 最美浙江 正文

村民捐出自家大水车 乐清鲤鱼山全村变身文化礼堂

2014年06月03日 15:01:51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浙江在线·教育新闻网06月03日讯(见习记者郑书剑)在清江镇“塘垟”(乐清市清江镇与南塘镇的旧称)这个小平原上,阳光下的鲤鱼山如同一尾硕大的金色鲤鱼,翘首摆尾,欲越龙门。关于鲤鱼山村的得名,还有一个元朝末年关于黄岩方国珍反元斗争的故事。脚步踏入一处村庄,人心感知一方乡土,传承历史,建一隅接地气的文化礼堂是全体鲤鱼山村民共同的愿望。

  “整个村都是文化大礼堂”让文化传播无处不在

  走进鲤鱼山村,可以看到村里的办公楼、老年人协会大楼、村革命纪念馆等建筑经过布置和宣传张贴,变成了文化礼堂的组成部分。细小到村里的戏台、村民人家的围墙和院子,也都是挂上了横幅,贴上了宣传资料。

  要问村里的文化礼堂具体位置在哪?村民告诉你答案:没有位置,整个村都是文化大礼堂。

  鲤鱼山村党支部书记陈万成介绍说:“村里许多原有建筑经过精心布置,摇身一变成为文化礼堂展示的舞台,鲤鱼山的文化礼堂建设和村里原有的规划紧密结合、融为了一体。”

  如今整个村子遍布文化礼堂的建设足迹,各种文化材料,历史器件的展示也普及地非常到位。村里的墙上贴着许多宣传资料,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在全村范围内成了村民们可以信手拈来的方便之事。

  民俗展示馆开建,老村民带头捐送大水车

  文化礼堂民俗展示馆建设请到了两位特殊的设计师——应泽民和金忠桓这两位在村里颇有威望的老人。民俗展示馆开建时,两位七十多岁的老人亲自为展示馆做设计,并四处奔波收集民俗展品。

  有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带头参加建设,村民对文化礼堂建设的支持热情很快被点燃。95岁高龄的民间老艺人陈明水积极响应号召,在家进行为时一个月的潜心创作,创作出《关公》泥塑和《猛虎下山》、《嫦娥奔月》两幅绘画作品,无偿捐献给民俗展示馆。

  作为鲤鱼山文化礼堂建设总设计师,家住乐清市区的应泽民老人每天要坐一个多小时的公交车赶往村里参加文化礼堂建设工作。村民说,有段时间应泽民的老伴受伤住院,在照顾老伴的同时他也坚持着过来,“建设过程中大家很受应泽民的鼓舞。”他说。

  另一位设计师金忠桓则是带头向展示馆捐献家里的老物件支持文化礼堂建设。“他捐了一个大水车,这个时代水车几乎都要见不到了!”有村民透露,“走进民俗展示馆就能看到,很大的水车。”

  对于村民们的热情与支持,陈万成书记感到很是欣慰:“这次文化大礼堂建设,村民们齐心协力,有钱的出钱,有物的出物,让我非常感动。”据悉,鲤鱼山文化礼堂建设过程中,村里出资26万元,村民中的企业家也都有出资赞助,文化礼堂还邀请到了贾丹华老师定期开展文化活动指导。

  “鲤鱼山文化礼堂建设不仅使整个村都挂上了文化传承的符号,而且对下一代的传统文化教育也有重要的意义。我们把整理汇编的村史村志印成了宣传资料向学校发放,让孩子们了解和学习本地文化,将我们地方的历史一代代传承下去。”陈书记说。


来源: 浙江在线  作者: 见习记者 郑书剑  编辑: 陈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