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慧君:身边的好人告诉我们什么 |
好人,是公众对坚守美德、乐善好施者的质朴称呼。承载着社会“正能量”的“身边好人”,是社会的脊梁、时代的楷模。近年来,全国各地涌现出“最美妈妈”、“最美司机”、“最美教师”、“最美警察”等一大批可亲可敬的“最美人物”,他们是我们“身边好人”的集中展现和生动诠释。他们用高尚的行为,标注了当今社会的道德新高度,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注入了强大精神动力,留给我们许多宝贵的启示。 “身边好人”告诉我们:无论是凡人琐事,还是英雄壮举,都折射了时代的光芒,记录着精神的标高,能够推动社会正气、道德力量持续增长。一个个“身边好人”的背后,总有一种力量让人热泪盈眶,总有一种感动让人持久难忘,总有一种精神让人格外振奋,他们所展现出的那种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境界,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立足平凡、追求高尚的美好情怀,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的职业精神,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展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代风貌,是引领社会向上向善的风向标,是值得我们倍加珍视的精神财富。中华传统文化历来强调“百行德为首,百德善为先”。向善是一种最本质、最人性的道德追求,包含着克己、为人、奉献、尊重、理解、宽容、正直、勇敢等多方面的价值特征。善良衍生真诚,善良营造和谐,不论是“最美教师”张丽莉的“奋力一推”,“最美妈妈”吴菊萍的“惊世一举”,还是“最美司机”吴斌强忍剧痛的“完美一刹”,都反映出人性中最质朴的真与善,都凸显了他们敬业奉献、乐于助人的崇高精神。他们所激发的向善潮流,无疑成为涤荡当前一些人信仰缺失、一些领域道德失范的“良药”。无数个平民英雄的非凡壮举和生动实践证明,每一个人无论岗位如何、年龄大小、财富多少,都可以做一个对社会、对国家、对民族有利、有益、有用的人。弘扬“身边好人”的可贵精神,就要坚信“善良之心人人皆有”、“善良之举人人可为”,大力倡导崇德向善、热心公益、见贤思齐、争做好事的良好风尚,大力倡导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引导人们做一个言善、守善、向善、行善的社会公民。 “身边好人”告诉我们:当今时代,道德的“长城”在公众心中依然坚强挺立,真善美仍然是人们的行为准则和价值取向。社会道德环境与个人道德认识、道德行为紧密相连。市场经济越发达,人们生活越富足,对崇高的精神价值便愈觉得珍贵。近年来,随着公民道德建设的加强,文明素质的不断提升,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的开展,神州大地涌动了“最美之潮”。 “最美”几乎成了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最美卫士”、“最美乡村教师”、“最美医生”、“最美农民工”、“最美油条哥”,等等。他们用可贵的品质、可敬的坚守,建树起亿万中国人的精神标杆,犹如一束束道德之光,温暖并慰藉着每个人的心灵。在浙江,我们也推进“浙江省公民道德建设计划”,开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我们的价值观”大讨论等一系列实践活动,大力倡导以“务实、守信、崇学、向善”为内涵的价值观建设,使浙江涌现了一大批好人好事。郭文标、吴菊萍等6人获得全国道德模范称号,俞佳友、钟杏菊等25人获得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100余人次入选中国好人榜。宁波孝女方亚儿,20年默默照顾亡友的父母,演绎了“当代孝女”的温暖故事。嵊泗县嵊山镇中心卫生院医生钟杏菊,以“立志从医为乡亲、哪有困难就有我”为座右铭,36年如一日守望海岛生命,满腔热情为病人服务,一心一意为患者解难,赢得了群众的广泛赞誉,被群众称为“自家的医生”。宁波电业局副总工程师江小金,长期奋战在电网建设的第一线,他看到铁塔导线就觉得亲切,看见灯火通明就感到自豪,用毕生精力点亮了万家灯火,他总共完成了300个输电线路工程设计,核对了18000张设计图纸,设计11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4700公里。他在患病治疗期间仍念念不忘电网建设,用生命践行了对党和人民的忠诚。杭州长途运输司机吴斌,2012年5月29日在驾驶途中被一片飞来的金属片砸中腹部,面对飞来横祸,他强忍剧痛,临危不乱,把车停稳,并提醒乘客安全疏散报警,确保了车上24名乘客的生命安全,如此等等,举不胜举。这些好人用自己的高尚行为告诉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无论市场经济怎样发展,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与道德根本没有变,人民群众坚守传统美德、追求向上向善的心愿没有变。 “身边好人”告诉我们:“好人效应”离不开崇德向善的社会氛围,只有牢固树立鲜明的道德标杆,才能使“身边好人”成为这个时代经久不衰的主题。道德模范的出现,既是植根于中华民族广袤的道德土壤的结果,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自觉结晶。党的十八大强调,要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当前,浙江全省上下正着力打造“最美浙江人”精神文化品牌,以不断扩大“好人”的社会效应,切实发挥“好人”事迹滋润心灵、涵养道德、激励人民、烛照社会、引领风尚的重要作用。为此,我们正在把打造“最美”作为培育“身边好人”的一项系统工程,把打造“最美”作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重要方面,作为检验公民道德建设质量水平的重要标志来抓,努力形成“主体清晰、职责明确、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广泛开展“发现‘最美浙江人’、争做‘最美浙江人’”主题宣传活动,各级党委政府把选树“最美人物”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各行各业把发现、推荐“最美人物”作为树立良好形象的有效抓手,各级新闻单位把宣传报道“最美人物”作为“走转改”活动的重要内容,营造人人学习、颂扬、践行“最美人物精神”的浓厚氛围,推动“最美”在浙江大地上不断从“盆景”变为“风景”。为了选好树好“最美人物”,各级党委政府还对源自群众中间、体现群众愿望、深受群众拥戴的“身边好人”,进行大力表彰、倾心关爱。对选树的“最美人物”,在经济上给予应有的回报,在政治上给予应有的尊重,在工作和生活上给予应有的帮助,不让英雄流血又流泪,不让好人含泪又寒心,着力构建一个行善无忧、好人好报的良性道德环境和社会激励机制。积极搭建群众乐于、易于、便于参与的平台载体,全面掌握不同群体、不同阶层人们的价值期盼,深入研究群众的心理特点和愿望需求,确保选树的典型具有导向性和感召力。同时,建立完善“最美浙江人”评价反馈机制,及时对典型选树后的社会反响进行评估,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吸引人民群众更加积极、更加主动地投身到公民道德建设的实践中来。 |
来源:求是 作者: 编辑:瞿云微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