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在线首页 > 心动网事 > 之江好人 正文

"请说一个真实的故事"余姚一安置点的3天3夜

2013年10月16日 10:37:36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恓惶第一夜

  得知第一批灾民进校后,武海彬电话请示校长,得到两个指示:一是打开教室安置灾民,二是注意保护学校和学生财产。

  来的人很杂。拖儿带女的有,抱着烂包袱卷的有,赤手空拳看着像社会不良青年的也有。

  武海彬却想起了自己当年背着两个旧书包来余姚找工作的酸涩,想起章仁琪拍着他肩膀承诺,想起了12年前来这所学校报道时,第一个接待他的政教主任王柏荣亲手帮他拿行李,带着他参观校园,给他讲这里的风土人情。

  武海彬想,我也是他们的一份子。

  7日当天,他指挥几名学生,将来自江西、安徽、山东、河南、山西等地和本地的灾民以地域划分,安置在不同的教室里。学校总共有24间教室,最多时打开了13间,其他后来的人则被安置进室内运动馆。

  初来的人群惊魂初定,开始南腔北调、哭哭啼啼、骂骂咧咧。不少小孩、婴儿饿了一天,晚上开始大哭。

  到了晚上,武海彬带领8名体育生开始统计人数,只见人头攒动,根本无法清点。他就让每个教室推举一个“班长”,不但负责清点人,也要负责领物资、分发食品。

  一整个白天在忙乱中过去。由于学校不是政府规划的安置点,没有储备食品和饮用水,他多次拨打校长、陆埠镇政府的电话求援。校长的电话能打通,政府的值班电话一直没打通。

  为了节省可贵的电源,武海彬让学生们都把手机关了,只保留他一部手机和外界联络。

  7日晚6时许,第一批救灾物品被一辆军车运到学校,送来72瓶350毫升装的矿泉水,五六箱面包饼干。

  彼时,灾民已经有近500人,一看到有东西来,人群开始骚动。

  “大家不能挤、不要抢,保证每个人都有。”武海彬大喊。

  救灾物资是部分学生、个别教工配合,主要由不同省份、教室的8个灾民“班长”,各自带领一两个壮劳力搬运的。学生物出身的武海彬知道,当前最重要的是水,因此定下分配规矩:

  小孩一人一瓶水,剩下的平均分成9堆,每个班领一堆,剩下的一堆分给人多、没法选班长的体育馆人群。

  本来人均7个人一瓶水,因为有85个小孩各领走一瓶,成年人的水就更少。但口干舌燥的人们看到,武海彬和学生们,没拿一瓶水、一块饼干,无话可说。

  8日凌晨2时,在水里忙乱了一天的少年们来到学校的报告厅,裹着全湿的衣服坐在凳子上瑟瑟发抖。明明很困,却毫无睡意。

  “第一次觉得夜晚这么长,以前都不够睡,那天却睡不着。”高一学生陆赵欢回忆。

  凌晨4时,武海彬来到报告厅,发现男孩们找了些报纸塞进领口、裹住肚皮和腿,睡着了。他将报告厅的桌布扯下来,轻轻披到了他们身上。


来源:新华网浙江频道 作者: 编辑:王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