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在线首页 > 心动网事 > 之江好人 正文

红巷里的接力——记杭州小营巷社区六代卫生委员

2013年04月03日 09:15:24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一辈子的工作

  “谁说你是傻傻的人,谁说你是贫穷的人,为了小营的美好蓝图,舍弃了小家富康……”这首街道工作人员的原创歌曲《最美小营人》,唱出了每个小营人的心声。

  第3代卫生委员应爱珍,曾被人认为是“傻傻的人”。多年来,她一直居住在小营巷61号。她至今还记得:1971年,从棉纺厂退休的当天下午,自己来到社区,从此跟着当时的卫生委员程瑜、吕素华,干起了有人不屑一顾的脏累活儿。

  曾有不少人劝她:“都退休了,干嘛不在家里颐养天年,还去操劳辛苦?”采访时我们问应爱珍,她还是那句话:“像程瑜大姐她们都是家庭妇女,任劳任怨地为社会服务,我一个拿退休工资的人,有什么理由在家里空享清福?”

  那时,垃圾箱还没有普及,每家的垃圾都扔在社区的一个墙角。一到夏天,垃圾堆臭气冲天,蚊蝇飞绕,人人都掩鼻而过。一到雨天,浊流横溢,整条路脏得没法行走。应爱珍自告奋勇,用自己6个多月的退休工资,买了辆三轮车,为社区拉运垃圾,清理环境。因刚学会骑三轮车,遇到坑洼的道路她摔倒了好多次。有一次,整车的垃圾把她劈头盖脸埋在底下。

  不惧艰难,应爱珍埋头苦干,坚持工作了27年。她骑破了两辆三轮车,一直到78岁,才离开这个至今仍念念不忘的卫生委员岗位。临别时,她请我们转告读者:“每个人都应养成讲卫生习惯,有垃圾,不乱扔,一定丢进垃圾桶;即使不小心扔在桶外,也要自觉地捡起来,重丢入桶。”

  从当年整修下水道、疏通臭水沟、清理果壳箱、扫除“四害”,到现在关注全方位的环境整治,如对废气、废水、烟尘、噪音新“四害”的管理和整治、劝导垃圾分类、宣传“垃圾不落地”等等,小营巷的爱国卫生工作的内涵和外延都在拓展。

  跟着程瑜工作的第二任委员吕素华,今年95岁,身体硬朗;第四任委员郑小平,今年59岁;第五任委员叶娅娜,52岁。在卫生委员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她们无论寒暑,栉风沐雨,放弃小家为大家,任劳任怨为社区默默奉献……

  去年,程瑜、吕素华、应爱珍、郑小平、叶娅娜成为了由10万小营街道居民自己推选出来的“最美小营人”。当五代卫生委员相聚时,她们谈论最多的话题,依旧是小营巷的卫生情况。

  “不管做什么事情,只要心里装着居民百姓,坚持下去,都会得到肯定。”几代卫生委员不约而同地说出了这句话。这句朴实无华的话,带给我们很深的触动:社区生活琐碎的角落里,藏着这么多坚持、忘我的故事。

  


来源: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作者:见习记者 马悦 通讯员 张澜 章舒 刘婷婷 编辑:孙勇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