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记普陀区六横镇沙头村原村支书王忠宁 |
他曾有两个承诺:一个是给村民的,他说,穷村不翻身,我就不回城;一个是给妻子的,他说,只做一任村支书,就回城陪家人。 给村民的诺言,他做到了——昔日的穷村,成了海岛上的“明星村”。但给妻子的诺言,再也不能实现——2013年2月22日,他的生命因病划上句号。 他叫王忠宁,普陀区六横镇双塘社区沙头村原村党支部书记。 矮平房里的承诺 2006年5月初的一个上午,六横镇沙头村低矮破旧的办公室里,村里20多名党员和村民代表迎来了新支书王忠宁。 50岁的王忠宁身穿一身白色休闲服,身材魁梧,一米八的个头,几乎要碰到矮平房的屋顶。“我来这里,就是要为家乡做点实事,”他承诺:村里面貌不改变,就不回城过安稳日子! 王忠宁洋气的穿着,与周围的环境反差太强烈了。不光村民们心里直犯嘀咕,连时任双塘社区党工委书记的李萍心里也没有底,“王忠宁是我推荐的,说实话,我当时有个强烈的念头,他应该干不了多久就会离开。” 熟悉农村工作的人都知道,穷村的党支部书记最难物色。沙头村是双塘社区最穷的一个村,年集体经济收入仅3万多元,村里账面上的结余款只有1.35万元,村里通往外面的道路坑坑洼洼,连做运输生意的摩托车都不愿进村送货,更别提有什么其他公共设施了。 为了改变沙头村的面貌,必须尽快找一位带头人。李萍等社区干部多次到村里调查摸底,村民们的目标对象几乎一致地指向曾在村里居住20多年、给村民留下深刻印象的王忠宁。 可是,王忠宁早已携家迁居到繁华的普陀区沈家门街道,和朋友合伙包船经商,日子过得很富足。他如果来沙头村工作,得付出多大代价啊! 但李萍还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情,走进了王忠宁家。 王忠宁和妻子王珍亚十分纠结:到村里去工作,意味着手头的生意要停了,家里的经济收入要大大减少,还要两地分居,家里的全副担子要落在妻子身上。但面对社区领导多次登门邀请,王忠宁决定为村里干上几年。 也许,是对新岗位的珍视,上班第一天,王忠宁穿着整齐;也许,是为了与村民们打成一片,第二天,他彻底颠覆了自身形象,头戴草帽、脖挂毛巾,骑上绑着电线的旧电动车。接连几天,从早到晚,如此装束的新支书,走村串户,将村情民意摸了个八九不离十。 |
来源: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作者:记者 张品方 王益敏 通讯员 孟阿荣 编辑:孙勇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