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在线首页 正文

有山有水有乡愁 六盘水绿色“逆袭”遇见“桃”

2016-08-09 08:25:56  来源: 新华网  作者:  编辑: 施菲菲

  新华网贵阳8月5日电 (周雪)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位于贵州西部乌蒙山腹地的“中国凉都”六盘水,是一座成长于“三线建设”时期的老工业城市,曾经半个多世纪与“煤”共生共荣,被誉为“江南煤都”,却因欠债生态被贴上了“傻、大、黑、粗”的标签。

  而如今,这座曾被称为“江南煤都”的资源型城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把山地旅游作为转型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加大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绘出了“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美丽画卷,让328万老百姓“有山有水有乡愁”。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缔造绿色生态

  “十二五”时期,六盘水市共造林214万亩,森林面积达到72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8.5%,空气负氧离子浓度高达每立方厘米13090个,成名副其实的“绿色大氧吧”。夏到凉都,“触摸”19℃的夏天,从北盘江大峡谷到百车河,再到米萝景区,青山葱郁,碧水迢迢。这是如今328万六盘水人民共同生活的美好家园。绿水青山,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底色,是世代永续发展的源泉。六盘水人民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赋予这片绿水青山以新的生机和活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引领六盘水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走进凉都,穿过一个隧道,跨过一座桥梁,经过一片阡陌田园,一条清澈溪流、一个古朴村寨……皆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记者从水城县新街乡乘船,顺江水行驶一小时,北盘江大峡谷沿途山崖耸立,峰峦俊秀,还萦绕着远古壁画、古城遗址等夜郎文化之谜,与铁索桥、摩崖石刻、古驿道等历史痕迹,再现“迂回曲折的画廊”和“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据介绍,六盘水着力把北盘江流域打造成高端旅游度假区,以景区周边村寨旅游资源开发为重点,围绕旅游抓农业、围绕旅游抓三产,规划建设一批美丽乡村、美丽乡镇,让北盘江的“绿水青山”变为群众致富的“金山银山”,使农村让城市更向往。

  六盘水是贵州山地公园省的缩影,全市93%的国土面积为山地和丘陵,是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地貌,瀑布、溶洞、峡谷、森林、湖泊、温泉比比皆是,山奇、水灵、谷美、石秀、物华处处成景。

  记者游走山水之间,饱览峡谷风光,听着古老悠久的传说,来到了流淌千年的百车河温泉度假小镇,“百车河”之名起源于清朝,因沿河有百座灌溉水车而得名。小镇上一栋栋造型别致、独具台湾风情的“小洋房”矗立在青山绿水中,百架水车点缀其间,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依水而生,一切与水有关的文化及产品就是百车河景区的特色定位。

  依托其气候、峡谷、温泉、江河、溶洞(百车河落水洞)和世界上最大的冰川遗迹(冰臼群)等自然资源,以及民族风情(苗、彝、布依等)、水车文化、体育休闲和健康养生等人文资源,打造现代时尚的标杆,承载对田园生活的记忆和回味,百车河景区于2014年被列入“贵州省5个100旅游景区”。

  守住绿水青山,换回金山银山。百车河景区采取旅游“三变(即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模式,已解决5000余人就业问题,受益贫困户493户,创收2.4亿元,实现总产值10.5亿元。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