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在线首页 > 心动网事 > 新青年 正文

镇海老人张如普身患重病仍不放弃助学

2014-12-09 14:39:19 来源:宁波晚报 作者:记者 滕华 文/摄 编辑:陈晨

 

20年来,孩子们的来信、照片,张如普都细心收藏着

        浙江在线12月09日讯镇海老人张如普身患重病仍不放弃助学,20年来资助52名贫困学生,累计支出35万元。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衷心对大伯伯说声感谢。”“感谢您对我的照顾与关心,祝早日康复。”……昨天,张如普又翻看起了上个月底感恩节里收到的手机短信,给他发短信的是他过去资助过的孩子们。

  张如普今年69岁,是镇海蛟川街道一名普通的退休职工,从20年前帮助第一名贫困学生至今,已累计支出35万元结对资助了52名贫困学生。今年,张如普被查出患有重病,但仍不忘承诺。他说:“就算卖掉房子,也要坚持下去!”

  患重病仍放不下孩子

  “退休生活有保障,日子过得像小康。谁料重病缠身上,突然打破幸福梦。”一本小巧的黄皮笔记本,张如普在封面上重重地写着“病情记录”几个字。首页上的这首打油诗作于今年3月15日,当时他刚从医院检查确诊回家,内心百感交集。

  此后,张如普辗转宁波、上海几大医院,反复诊疗复查,随身行李里大包小包的尽是药。“去上海治疗一次一万多元,现在吃的中药每个月要5000多元,不时还得买点海参、甲鱼补补身体。”张如普淡淡地说,“家里积蓄是一分也没了。”

  重病如此,心里最放不下的,还是那帮孩子。有时接到孩子们的电话、来信,张如普都深感安慰。“我答应过他们,要资助到毕业。”6月初,身体刚有所恢复,张如普连忙给市慈善总会打去电话,那里有他参加“彩虹助学”结对的好几个在校大学生,“我身体患病,但不用担心,会坚持助学的。”

  家庭收入一半用于助学

  究竟现在每年助学支出多少钱?张如普算了一笔账:彩虹助学两个大学生,每人每年3000元,共6000元;去年在年轻时当兵的第二故乡福建惠安结对了10个贫困大学生,每人每年2000元,共20000元;其他通过媒体了解到有贫困大学生的,再支出个几千元。

  “每年3万元钱是打底的”,他对记者说。这笔钱,对张如普的家庭而言,差不多是一年收入的一半。“我每月6000元退休金,老伴儿没有收入。”

  为了助学,张如普跟老战友、老朋友开口借了五六万元。“他们都劝我,结对的学生由他们接手过去,这钱不用还了”,但倔强的他哪里肯,坚持这钱是借的,以后病情好转了再来还。

  “其实,私底下,我也跟老伴儿说起过。如果哪天我不行了,就算把房子卖了,也要把结对的孩子继续资助下去。答应人家的事,哪能不做到呢?”张如普指着如今居住的一套两室公房问记者,能卖50万元的吧?“子女们都自立了,不需要操心,我现在不过是把以后的财产预支而已。”

  “叫我袖手旁观过不了自己这关”

  从1995年开始走上助学路,张如普用20年时间,支出35万元,先后资助了52名贫困学生。

  就算是在病中,他的助学爱心仍不停歇。今年10月底的一天,通过媒体得知有一名内蒙古在宁波某大学读书的女孩因为父亲重病打算放弃学业,张如普心急如焚。不顾病体,他立即赶到大学,通过学校找到那名女孩,掏出事先准备好的几千元钱,不由分说地塞给她。“我就是要告诉她,生病不可怕,读书一定要坚持。”一席话,说得女孩眼泪盈盈,非要拉住伯伯合影一张,说要寄给父亲看,这是她所遇到的宁波好人。

  患病之后,张如普曾对自己的助学计划稍微作了一些调整,“以前延续下来的结对助学,要坚持下去;对新的助学,要适度控制一下。”但“计划外”的助学,仍不时发生。“我知道自己现在的经济情况,但既然看见了,叫我不要去帮助他们,我过不了自己这关。”

  同事评价他“办事直爽,待人大方”

  “额角方方,胸怀宽广,办事直爽,待人大方。”这是同事对张如普的一致评价。老张对他人的确非常大方,但对家人却很吝啬。

  张如普曾经答应老伴儿给她买一条金手链,但至今还没兑现。甚至对自己的孩子,老张也“抠”得很,自他们成家立业后,老张就再也不给一分钱贴补了。

  但对助学,张如普则“阔”多了,仿佛手头一下宽裕了许多。在患病前的那些年,他都会留出积蓄的一部分,专门用以挑选合适的捐助对象。在患病后的这大半年间,他仍坚守承诺,对助学不舍不弃。

  “我觉得自己日子过得也还可以,看见孩子们有书读,心里会很高兴,很安慰。”张如普说,助学这条路,没有终点,他会一直走下去。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