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在线首页 > 心动网事 > 最新要闻 正文

"诚信"成为温商新标签 信用建设为城市注入活力

2016-08-10 20:03:13  来源: 浙江在线  作者: 卢文红  编辑: 陈晨

  在刚刚过去的第十五个温州“8•8诚信日”那天,估计很多温州人都会情不自禁地想起1987年杭州武林广场上的那场大火。

  那场火烧掉的不仅是5000双劣质皮鞋,更烧掉了温州商人的信誉,让所有温州人铭心刻骨。“那段时间温州的鞋子,哪怕质量很好也不敢贴自己的商标。”温州政协常委欧阳后增说。

  “诚信是立身之本,更是经商之道。”这是温州商人谢岩斌始终恪守的准则。2014年,谢岩斌为了还上17年前欠生意伙伴的18万元,南下千里寻找债主,一时传为佳话。“当年在北京创业,砖头垫木板当床睡也不觉得辛苦,但只要想到我还欠着这18万元,就寝食难安。”多年过去,提起这件事,谢岩斌依然感慨不已。“现在很多生意上的伙伴,都是看上我的这份诚信来与我合作的。”

  近三十年过去,诚信经营,已然成为温州商人的共识。

  “虽然电商的冲击给实体经济带来了很多压力,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应该坚守诚信,否则我们拿什么去竞争。”五马街第一百货人事部经理吴兆丰说。

  五马街是温州最著名的商业街,1999年,这条街曾被中宣部、国家内贸部、国家工商总局、国家质监局联合命名为“全国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街”,也是浙江省唯一一条被命名的商业街。2015年,五马街打造“诚信一条街”,取得了良好的口碑。五马街道鼓楼网格长李琼介绍说,许多全国知名的品牌都是从五马街发源的。

温州五马街街景

  其实,五马街只是温州信用社会构建的一个缩影。如今,诚信之风在温州普通市民中同样盛行。

  在乐清一家素食馆内,记者看到来吃饭的客人,都是自己将钱放到爱心箱里,旁边没有任何监督设施。素食馆负责人黄相西告诉记者,“我们是免费供应的,但是来的客人多多少少会留下一些钱。特别欣慰的是,2014年创办至今,我们没有收到过一张假币。”据了解,素食馆目前经营状况不错,不久将会开出第二家。

素食馆内吃饭的客人

       “温州信用体系的建立不仅靠市民的道德自觉,还要靠强有力的法治做保障。”温州市民监督团成员尹志松说。

  今年7月,温州出台了《温州市失信黑名单管理办法》。办法规定,一旦被确认为失信黑名单的主体,其相应信息将通报给政府相关部门、金融监管机构、金融机构以及承担行政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行业协会等部门单位。这意味着,从今往后,一处失信,将处处受制。

  接下来,温州还将加快实施统一的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届时,温州市民和企业都将拥有唯一一个信用代码,作为衡量诚信的“尺码”被广泛运用到生活工作中。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