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在线首页 > 心动网事 > 最新要闻 正文

杭州打赢馒头山整治攻坚战

2016-05-03 08:31:41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作者: 记者 霍翟羿 通讯员 陈宏萍  编辑: 施菲菲

  日前,俯瞰综合整治工程第一阶段接近尾声的馒头山社区,原来的危房已华丽变身为白墙黛瓦、结构完善的风情小楼。记者董旭明摄

  编者按:颜值更高,环境更好,生活更便利……经过一系列城市改造提升项目的综合整治,焕然一新的“美丽杭州升级版”展露容颜。本报今起推出专栏,感受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变化。

   浙江在线05月03日讯 (浙江日报记者 霍翟羿 通讯员 陈宏萍)用6个月时间,撬动一块沉寂了60年的土地,可能吗?

  “五一”小长假,记者再次走进杭州馒头山凤凰新村。在赏心悦目的白墙黛瓦中,在亮堂的新厨卫中,在沿路居民与干部家常话中,在工人们依旧忙碌着的身影中,在慕名前来的游客问路声中……答案跃然而出:这个曾经充斥着违建与危房的杭州最破旧“角落”,已经拉开了变身“南宋韵味”风情小镇的序幕。

  6个月,180多天,回望其蜕变的过程,上城区委主要负责人说:“这不仅是一场民生之变,更是党员干部作风之变赢得的民心之变,这才是推动馒头山焕发新生的真正动力。”

  告别煤炉马桶危房

  居民迎来“民生之变”

  老底子的杭州人都知道,馒头山是南宋皇城遗址所在地,也一直是杭州市民生改善的“心头之痛”。这里地处南宋皇城根下,却是主城区最破旧的社区之一,街巷狭窄,污水横流,危房、违建、群租房随处可见,许多居民家中尚未能通水通管道燃气,长年使用煤炉、马桶。

  去年11月,馒头山环境整治项目启动,上城区下定决心:“要将馒头山打造成杭州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自此,上城区的党员干部创造了“馒头山速度”,拉开了“馒头山之变”的序幕。到今年4月底,馒头山区块综合整治工程第一阶段大部分已经完工,曾经“被遗忘的角落”,逐渐展现出美丽杭州人文与自然相融的魅力。

  “违建必须拆除,群租房必须清空,无证餐饮必须消除,管道燃气必须到户,居民家的厨卫设施必须配备,环境品质必须变好,要将馒头山工程打造成环境整治项目的样板。”这就是上城区委对馒头山整治项目的要求和标准。

  凤凰新村10幢,是自馒头山区块综合整治工程启动以来第一幢完成改建的D级危房。原先狭窄阴暗的房屋,如今已经整修一新,外立面换成了整洁的白墙黛瓦,屋里通上了自来水和燃气,装上了抽水马桶。

  馒头山路和万松岭路的两个入口处,以前违建乱搭,仅留下一个车道通行,经常交通堵塞,造成老百姓出行不便。现在,通过拆违和清理无证餐饮以及群租房,不仅拓宽了路面,更增添了街角小品,馒头山有了崭新的门面。

  整治工程给馒头山居民生活带来的变化,住在凤凰新村10幢的宣文英都看在眼里:中河立交下破旧狭小的旧菜场要拆了,但离她家不远的地方,馒头山社区邻里中心正在施工。不久后,那里会是一个集农贸市场、居民图书室、室内健身房、书画室、棋牌室于一体的邻里中心,成为馒头山居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截至4月底,馒头山区块综合整治工程第一阶段已消除400多只马桶,有1700余间群租房被清退、超过2.7万平方米的违法建筑被拆除、无证餐饮基本关停……

  许多像宣文英这样的馒头山居民,生活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还有更多人正在期待馒头山的未来。

  党员干部冲在第一线

  整治离不开“作风之变”

  如果说整治工程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那么冲在第一线的首先是党员干部的身影。馒头山的居民们与区委书记成了热情招呼的邻里朋友,街道和社区书记几乎整天“泡”在馒头山整治工程现场。

  面对面听取群众的需求,倾听群众对党员干部的意见。馒头山社区的会议室,几乎每天都是馒头山最晚熄灯的房间,几乎每天都有区领导在这里开会协调解决问题。老百姓都说“这个会议室已经将今后十年的会都开完了”。

  会开得越来越多,意味着事情也解决得越来越快。群众反映的诉求,正在一件一件得到落实。家住凤凰山脚路103-112号的赵荣仙等几位居民,自发给区委送来了“心系百姓,为民排忧”的锦旗。

  为了保证工程进度,南星街道有超过60人的队伍常驻在此,负责沟通协调居民、保障施工后勤、维护社区治安等工作。

  但和馒头山地区的工程量比起来,人力依然很紧张。馒头山地区总占地面积约1平方公里,综合整治开展前,仅原住民就有2646户6000余人,总居住人口上万。

  “等、靠、要是行不通的。问题自己解决,矛盾自己化解,困难自己克服!”街道书记鲁军总把这几句话挂在嘴边。为此,街道的干部人人成了“项目经理”。

  南星街道党工委委员、人武部长王飞舟的任务是拆迁安置。他可以媲美最敬业的“房产中介”,经常不是在看房,就是在去看房的路上。不管有多远,每一套安置房他都坚持实地查看,“这样才能根据老百姓的需求,帮他们选择最适合的安置房。”

  南星街道民政委员喻铮琴,到了馒头山之后,要负责邻里中心的建设。一个对工程一无所知的“门外汉”,从立项、招投标这些基本名词学起。她问书本、问专家、问技术人员,甚至向工地的工人请教每一个细节问题,硬生生把自己练成半个专家。

  团队的感染力是最强的。馒头山社区的90后谭添天,一年多前还一说话就脸红、总是怯生生躲到其他人身后的小姑娘,现在在社区书记郑鸳鸯眼里却已经是能独当一面的成熟社区工作者了。“白”加“黑”,“五”加“二”,这180多天拼命般的工作节奏催生了她的迅速成长。

  党员干部们有着一致的体会:“这一场改造,推着每个人都跑起来了。很苦、很累,但大家在群众的认可中找到了方向感和价值感。”

  从围观到积极参与

  馒头山的“民心之变”

  半年的争分夺秒的努力,让馒头山的老百姓看到了承诺的逐一兑现。大家发现,这一次政府“动真格”了。拼接厨卫、燃气管道接入户、危房完成整修。生活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居民的心态也随之改变。

  家住铁路边独家村的周敏凤大姐,当看到自己居住了三十多年的铁路边小房子,通了管道煤气,有了下水道,还铺设了地板砖,改好了卫生间,她由衷地说出了“真的要感谢党,感谢政府”。

  一个多星期前,馒头山组建了一支“草根监理员”队伍,都是由馒头山本地居民组成的,主要负责收集居民意见、向社区和施工方反映问题,有时候还会帮忙做一些协调工作。这份“义务工”没报酬、工作还挺繁琐,但一下子却来了40多个人,徐荣泉也是其中之一。这两天他正忙着填写“馒头山社区草根监理员走访情况表”,A4纸上没有一丝折痕,表格框里用工整的字体清清楚楚地填写着时间、地段和整改意见。

  “走访时间:4月18日;走访路段:凤凰山脚路;发现问题:凤凰山脚路3号对面的水井护栏,被铲垃圾的铲车碰撞后,发生损坏、栏杆摇晃,随时有坠落的可能;整改建议:建议有关单位实地查看后进行修复,确保安全……”

  在老徐看来,现在的馒头山人,和以前一样,又有点不一样。“听说要组建这个队伍,大家都很积极,接下来队伍还会继续扩大。”徐荣泉高兴地说,“甚至还有居民主动提出,施工用具搬来搬去不方便,晚上可以在我们家里放一宿。”

  馒头山改造,最终是为了人民生活的改善,区域的发展。赢得民心,才是一切的根本。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