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在线首页 > 心动网事 > 最新要闻 正文

打造江南水乡典范 嘉兴着力补齐生态环境短板

2016-05-13 08:54:45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作者: 记者 李回雄 陈培华  编辑: 王健

   浙江在线05月13日讯 (浙江日报记者 李回雄 陈培华)日前,嘉兴市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传达贯彻省委十三届九次全会精神。会议指出,成为浙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标杆省份的“标尖”,是省委对嘉兴发展的新定位,赋予了嘉兴新使命,是嘉兴找短板、补短板的总要求总标尺。

  “生态环境仍是我们最短的短板,只有把生态短板补齐了,全面小康建设才能走在全省前列。”嘉兴市委表示,对照省委的期望,更高标准地找短板补短板,努力将嘉兴建设成为外资集聚地、江南水乡典范、公共服务“领头羊”;对照国际性峰会的重大考验,更宽视野地找短板补短板,以国际化安保和国际化品质之城的标准,加快经济转型、城市转型、社会转型,突出发展互联网经济,加快提升镇村建设水平;对照百姓切身感受,更接地气地找短板补短板,坚持不懈惠民生,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美丽村庄,清清小河。

  深入基层找短板

  补短板,首先要准确找到短板。今年以来,嘉兴组织开展了“深入基层一线查找、对照先进地区查找、发动群众一起查找”等活动。目前,全市已查找了八个方面359个反映比较集中的具体短板问题。其中,最突出的是生态环境短板。

  这是一个略显尴尬的数据:2014年,嘉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综合评价指数高达92.2%,但在五个领域的评价中,嘉兴资源环境短板明显,实现程度列全省第11位。

  农村环境治理基础依然薄弱。今年一季度,嘉兴四类以上水体已达92.9%,省控十个出境断面三项主要污染物指标已达三类,市镇两级污水管网基本实现全覆盖。但是,镇村两级的污水管网还存在断头、漏损程度高等问题,生活污水治理能力较弱,亟须健全长效管理机制。

  “全市化工、印染、造纸、皮革四大传统产业GDP只占全市36%,但COD排放量占全市80%,固废产生量占全市65%。”嘉兴市委政研室主任朱少平说,嘉兴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制造业仍未摆脱“低小散”格局。嘉兴的开发面积已接近耕地保护极限,开发强度位列全省第一,但亩均产出不在全省前列,亩均税收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江南水乡面貌如何更加清晰?嘉兴有三分之一的镇是全国千强镇,但经过撤扩并之后,城市的建设管理水平与老百姓的诉求不相适应。

嘉兴港一角。

  转变理念补短板

  嘉兴市委提出,要持续推进环境综合治理、加快构筑生态安全屏障、推进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促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化、建立并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补短板,重在落实。未来五年,嘉兴将锲而不舍推进“五水共治”,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大力推进“五气共治”,全面提升大气环境质量;坚持保护耕地就是保护生态的理念,科学划定永久性生态用地;突出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建立完善保护机制,加大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快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实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加快“三改一拆”、农村低效用地再开发、城市有机更新等步伐,提升存量土地利用效率……

  “我们要瞄准‘以三类水为主体’的五年目标,深化生猪养殖业转型升级,加快提高城乡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率,切实增强河道的有机肌理。”嘉兴市有关负责人说,同时大力推进工业废气、交通尾气、城乡烟(尘)气“三大治理”,进一步扮靓高速公路、高铁沿线这一城市“客厅”,切实凸显田园风光,打造江南水乡典范。

  治水瞄准短板,精准发力。今年,嘉兴把治水重点从农业面源污染转向城乡生活污水治理,力争到2017年污水处理率达到85%以上,形成城乡一体化生活污水治理新格局。三年里,嘉兴市将投资120亿元,构建城乡一体的污水收集网络。

  

美丽南湖,生态嘉兴。盛建生摄 

  创新方法补短板

  生态环境转好,产业结构也要“绿”起来。作为全省首个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改革全覆盖的地级市,嘉兴正大胆冲破体制机制障碍,通过建立亩产效益评价和差别化配置机制,让各种要素快捷、高效、顺畅地流向优质企业和市场主体,为全域的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企业的感受来得更加直接。“我们下定决心将总部从上海迁至海宁,在海宁打造一个时尚产业基地。”敦奴集团董事长吴凌说,企业在亩产效益综合考核评价中,以亩均税收135.18万元、亩均销售收入955.77万元的优异成绩,被评定为A+企业,获得了198亩用地的优先保障权。

  对照国际化品质之城的要求,嘉兴全力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大会战。眼下,嘉兴各地各部门正大力发扬红船精神、互联网大会精神和标杆精神,聚焦聚力聚神做好当前重点工作。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