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在线首页 > 心动网事 > 之江好人 正文

永康护士应春柳援助非洲两年,护士节前出了部援非纪实文学书

永康“姜暮烟” 在马里的枪声中坚守病床前

2016-05-13 08:56:39  来源: 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作者: 见习记者 郎擎宇  编辑: 王健
 应春柳和她护理的小病人。

   浙江在线05月13日讯 (钱江晚报见习记者 郎擎宇)昨天是第105个国际护士节,永康卫生学校副校长应柳春成了“名人”,许多朋友向她求书求签名。

  不久前,应春柳的作品《因为有你——中国护士在非洲》一书由人民卫生出版社正式出版,在全国首发。这是我国第一部通过护理人员特有的视角,反映中国援外医疗队员在非洲工作、生活经历的纪实文学作品。

  就像应春柳在书中写的:“在700多个日日夜夜中,我和30多名队友在撒哈拉沙漠上的这个国家工作、生活,无论是看似平淡的星月,还是惊心动魄的枪声,总有令人值得回忆的故事。”

  最害怕

  有队员被蚊子咬后

  染上了疟疾

  2011年7月,当时41岁的应春柳还是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的护士长,随浙江省卫生厅派遣的中国第22批援马医疗队,来到马里医院。

  当时,马里医院刚建好不久,应春柳的主要工作是与当地的医护人员,合作开展护理、保健、救治等工作。

  马里和国内时差6个小时,忙完一天的工作,国内的家人早睡了,应春柳说:“这时候会特别孤单。”

  初到马里正值当地的雨季,每天下雨。后来应春柳才知道,马里一年只有旱季和雨季两个季节。

  到了旱季3到5月,最高温度就会超过40℃,有时候诊室里的体温表拿出来就是40℃。

  更让应春柳不适应的是,持续7个月的马里旱季,滴雨不下,只能用地下水。

  “以前压根不知道缺水是啥滋味。”应春柳说,她慢慢接受了在桶里淋浴。

  而应春柳和队友们最害怕的是染上疟疾。曾有几个队员被蚊子叮咬后患上疟疾,幸好治疗及时,有惊无险。

  “蚊子多,疟疾盛行,只能通过每天运动,来增强抵抗力。”

  最难忘

  马里烽火连天

  她们选择了坚守

  2012年3月,马里突然发生政变。次年1月,马里北方又烽火连天。

  但应春柳和其他30名来自浙江的医护人员和工作人员选择了坚守,继续在马里治病救人。

  出于安全考虑,平时去超市买东西,队员们也要4人以上结伴同行。每天,在医院和宿舍间奔波,真正意义上的两点一线。

  马里医院是由中国政府援建的非洲三十所最早建成的医院之一。

  应春柳从事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工作20余年,有丰富的经验。两年时间里,应春柳和队友带去了护理方面很多的改革和创新,并在当地推广用肝素帽预防周围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独立包装的换药包应用等技术。

  在她的书里写下《静脉留置针操作比赛》、《那天我语塞》,记录下在马里开展工作的艰难经历。

  浙江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杨敬在序言中写道,应春柳和队友们向马里人民展现的,不仅是精湛的医疗、护理技术,更是中国医疗队员的良好精神风貌。

  最惊喜

  援非经历写成书

  还免费出版了

  异国他乡的日子,枯燥、寂寞是最大的感受,更别说是在动荡的马里。

  工作之余,应春柳把一些难忘的经历写成文字、配上照片,传到QQ空间里与万里之外的亲友分享。

  许多朋友对这些日志非常感兴趣。2013年回国后,她和亲朋好友聊起非洲的经历,依然是大家最感兴趣的话题。在许多人的鼓励下,2014年应春柳着手整理图文。

  《异国他乡第一夜》、《中马合作救治首例重症脑性疟疾病人》、《悠哉马里人》……应春柳记录在非洲期间克服种种困难,和队友们齐心协力治病救人,也记录了当地的风土人情、民俗文化。

  本来是想着出书做个纪念,应春柳担心出书的费用问题。一次偶然的机会,应春柳认识了人民卫生出版社的一位编辑,提及准备出书一事。一个月后,人民卫生出版社同意出版,“不但免费为我出书,还付给我稿费。”这让应春柳喜出望外。

  “就像一次长途跋涉,在亲朋好友的鼓励下,我坚持了下来。”应春柳说,成稿后自己如释重负,就像给援外生活画上圆满的句号。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