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老板为女儿办"嫁妆" 贫困户却乐了

装满礼品的车子开进村委会。
大女儿陈晓甜马上要结婚了,婚礼就定在10月4日和10月5日。前几天,父亲陈王良决定:响应我市“双禁”政策,婚礼上原本用于购买烟花爆竹的钱省下来,自己再凑点钱,一共拿出2万多元慰问贫困家庭,他说:“值。”
陈王良今年50岁,是土生土长的海宁硖石街道永丰村人,如今他拥有自己的文化公司,还有一个包装公司,又种植葡萄,在村民们眼里,事业风生水起,是一个大老板。
陈王良的大女儿10月4日即将举行婚礼,不过婚礼不会放在豪华大酒店里举行,而是他的包装公司厂房内,因为他觉得,这样能够节省更多的费用。
“以往,尤其在农村,结婚或者摆上梁酒都喜欢燃放烟花爆竹,觉得又热闹又有排场,但其实燃放烟花爆竹不仅浪费钱,又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一点也不好,还不如拿来做好事。”陈王良说,这次女儿要出嫁,他想响应市里号召,将购买烟花爆竹的这笔钱用来购买礼物送给村里的贫困低保家庭!

陈王良的女儿女婿给村民送福利。
这个想法马上得到女儿和女婿的支持,陈王良联系了永丰村村委会党总支书记程培松。很快,村委会工作人员排摸出了一个表格:全村共15户低保家庭和2户困难家庭。
陈王良花了2万多元,精心采购了很实用的生活用品。就在上周五,一辆箱式货车直接开进永丰村村委会广场,身材有点胖的陈王良从驾驶室上跳下来,接着,他麻利地打开了货车后门,开始往下搬东西。这时,女儿陈晓甜和女婿许远也过来帮忙。
两壶油、两袋大米、一只“美的”牌电饭煲、一大盒喜塘,这是他发给这17户家庭的福利。村里的低保户沈菊娥第一个领到这些礼品后,开心地笑了,她把电瓶车踏板上装得满满当当的。临走前,沈菊娥还不忘对陈王良的这一善举连声感谢:“谢谢陈老板!”
“原来有这么多礼品啊,早知道就骑三轮车过来了。”一旁,70岁的村民高明观开心地说。

村民拿到慰问品和喜糖。
其实,这不是陈王良第一次做好事了。程培松说,陈王良每年都要慰问一至两户困难户,每年中秋节都要为他所在组的老人送月饼。“村里老年活动室成立后,陈王良为活动室里添置了茶具和桌子。今年,村里有一位村民因病致贫,正为女儿上初中的学费发愁,村里的工作人员跟陈王良说起这事后,他马上为这个家庭送去一笔助学金。”程培松如此评价陈王良,“人很热心的。”
晓甜今年27岁,目前在父亲开的文化公司里上班。在陈晓甜印象中,小时候家里条件差,父母很忙碌,靠着在包装厂打工养活一家人。从2001年开始,父亲开始创业,从家庭式包装作坊做起,通过多年的打拼努力,慢慢地,业务和规模都在扩大。父亲在生活和穿着上从不讲究,却很能吃苦,对家庭有责任心。“公司早晨8点上班,父亲和员工上班时间一致,从来不迟到。”陈晓甜说。
在学习上,父亲对她和弟弟要求很严格,如果考得不好,就要写书面检讨。懂事后,父亲一直重复的就是这句话:“勤劳致富、勤俭节约、学会感恩、尊重别人。”
陈晓甜介绍,刚上大学时,她每个月生活费定好是800元,父亲按时打到卡上,但从大二开始,她就不用父亲的钱了,“我靠自己拿的奖学金和平时打工挣来的钱养自己。”陈晓甜笑着说,她做过家教,也到银行和村委会做过暑期志愿者,到餐厅当过服务员。
她记得大学时,想买一部苹果手机,但被父亲直接拒绝,陈王良希望女儿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攒钱。“后来用自己的奖学金买的。”陈晓甜说。受父亲的影响,毕业后,她加入海宁一些爱心组织,有空时就去参加公益活动。
陈王良还有个打算,从今年开始,每年年底为村里的低保户和保洁员送去物质上的温暖,他想把这份爱心一直延续下去。